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我沒有精神分裂!

昏暗的房間。

東西隨意堆放著,零亂得像被哈士奇佔領過。

雜亂的廢紙堆中,一顆腦袋鑽了出來,頭髮亂糟糟的,如同雜草一般。

在現代社會,這並不是可恥的一件事。

最起碼證明了一點……

他沒禿。

李秋伸手扯扯雜亂的頭髮,頂著一雙黑眼圈,一副腎虛模樣,整個人都散發出一種生無可戀的氣息,愣愣看著桌上的一張紙,喃喃道:

“真是精神分裂……”

那張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兩種字跡:一種潦草,一種更潦草。

更潦草的那種,也更好看一點,算是脫離了單純的“潦草”,能夠用龍飛鳳舞來形容,捱到了一點草書的邊。

最左邊一列,是一連串的描述,如:

“反覆出現的言語性幻聽”;

“明顯的思維鬆弛、思維破裂、言語不連貫”;

“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維中斷,或強制性思維”;

“原發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謬的妄想”;

……

等等,足有十多條。

右邊則是判斷性評測:“是”與“否”。

只是這通篇的“是”與“否”就如同東風和西風,時而你壓過我時而我將你壓在身下,塗塗改改。

大體而言,“否”字基本都是潦草的,而“是”字則大部分是更加潦草的範疇,也有少部分是比較潦草。

比如第一行的“反覆出現的言語性幻聽”後面,龍飛鳳舞寫了個“是”,然後被劃去,改成了極其抽象的“否”。

“否”也被劃去,又變成了極其抽象的“是”。

如此反覆,連續變換了五六次,目前最終顯示的是龍飛鳳舞的“是”。

這還算少的,最多的一項,被反覆修改超過了十次。

最終結果,有四項顯示“是”。

按照他從網上搜集的精神分裂症判斷標準來看,符合其中兩項以上,就能夠初步判斷為精神分裂。

“怎麼可能是精神分裂呢……”

李秋雙手撐在桌子上,手指深深插入亂糟糟的頭髮當中,喃喃道。

他不相信。

忽地。

他“嚯”地坐直,盯著桌上的那張紙,想了想,猛地抓起桌上的中性筆,將第一行最後面的那個“是”字,狠狠塗掉。

然後運筆如飛,鄭重寫上一個“否”字,嘴裡喃喃:“反覆出現的言語性幻聽……我只是偶爾出現,應該不算反覆!”

想了想,又如法炮製,將另外一個“是”改成了“否”。

剩下兩個“是”。

猶豫了許久,李秋撓撓頭,最後兩個“是”,還是沒能改動。

“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d-3而言,至少有其中兩項以上,方才能夠初步判斷為精神分裂。”

“我只有兩項……”

“應該不算兩項以上吧……”

“還是算?”

“不算!”

經過科學合理的自我診斷,終於排除了精神分裂症可能性的李秋,至此方才終於鬆出口氣。

“我就說嘛,長得這麼帥氣,怎麼可能是精分……”

這幾個月以來,李秋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李秋就時不時精神恍惚,腦子裡像是能夠聽到誰在說話的聲音,吵得他經常睡覺都睡不好。

一開始,李秋以為是自己腎虛了。

於是修心養性、養精蓄銳了一段時間,連百年老字號六味地黃丸都吃了好幾瓶。

結果症狀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

到後來,甚至看太陽都是綠色的……

於是,他合理懷疑自己得了精神分裂症。

這幾個月以來,都快要把李秋愁死了,睡睡不好吃吃不好。

但現在好了,終於排除了精神分裂症,李秋也可以鬆一口氣了。

伸了個懶腰,李秋終於從那垃圾堆般的椅子上爬起,開啟緊閉的陽臺門。

嫩綠色的陽光灑在他身上,感覺暖洋洋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點上一根菸,看著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有那些看不懂的文字,李秋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放鬆。

“看不懂的文字……”

忽地,李秋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