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寺的住持空明大師在高祖駕鶴西去之後就宣稱閉關,迄今已經20年了。
據說空明大師第一次見到高祖時,彼時的高祖不過豆蔻年華,大師已經看出高祖非池中之物。
高祖征戰天下時,空明大師在後方做了不少工作。
高祖轄涼州、雍州時,外面到處打仗,不少流民北遷,空明大師在政府安置流民後給他們洗腦……
不是,是做一些教化工作。
高祖從各地擄回來放在莊園的軍閥及家眷,不聽話的世家大族,也時常聽空明大師講經。
國家統一後,世人以為佛教必定取代在中原大地上繁榮,沒想到大師依舊待在白龍寺。
大師果真沒有世俗的慾望啊。
空明:不,我有,但被摁下了。
空明回憶起那位大人在遷都前和自己的談話。
“空明,我當初答應你送你一場前程,這本書你拿去修煉吧。”空明低頭,看見書上清晰地寫著《佛法基礎》幾個字。
“額,多謝陛下。只是小僧有個願望,不知當講不當講。”空明彼時不知道書的價值,他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不當講。你想的事是不可能的。”沒想到陛下直接回絕了自己。
“可是小僧何處不妥當?”
“空明,你知道佛教若在國家大興,未來會出現什麼嗎。”
“佛法引人向善,可教化萬民。佛教修前世今生,若使用得當,想必江山可更加穩固。”
空明覺得自己看得很清楚。
“未必。”陛下揮手間給自己繪出一幅畫卷,是一個陌生的時代。
寺院勢力膨脹,又不納稅,許多農民依附。
寺院墾殖土地,兼射商利,攫取了大量財富。
寺院內部更是髒汙納垢,等級制度森嚴。
高階僧人使奴喚婢,縱情享樂,甚至擁有武裝部隊,給中央造成巨大損失;
許多不法之徒為了避免官府制裁,躲進寺院,搖身一變成了僧人,便免於處罰;
強迫百姓捐獻,若有不從,便是破門滅家的下場;
到了後期,寺院開始放高利貸,甚至成為寺院的主要收入……
寺廟經濟的興起伴隨的是百姓的斑斑血淚。
“空明大師,你還覺得佛法只會教人向善嗎,所謂的寺廟與世家有何區別?”
“不,這不可能……”空明不敢承認,自己內心已經相信了看到的一切。
“寺廟經濟若膨脹,不僅於國無利,於民更是有害。我大夏百姓不需要將希望寄託在縹緲的來生,只需今生努力,何須佛祖拯救?”
“陛下,小僧一葉障目,竟險些釀成大禍。”空明只覺信仰崩塌,看不到前路。
“與你無關,有人想用佛教愚民,卻無法控制而已。我既來了,此事便不會發生。”
炎犀起身離開,臨走前留給空明一句話:“你跟著我給你的書好好修行,佛教不會在此世俗界大興,你個人的前程卻在此,未來未必不能見到真佛。”
此後,空明開始雲遊四方。
遇到不平則鳴,遇到百姓遭難便施救,在做了無數的好事之後,空明的名字被無數人銘記。
就這樣,空明一路看著大夏國力日漸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直到高祖駕崩。
預想中權力更迭時會發生的混亂並不存在,本想助繼任者一臂之力的空明有力無處使,最後回到了白龍寺開始閉關。
閉關後的空明開始仔細參詳《佛法基礎》。
這本書剛拿到手的時候空明便試圖學習,始終不得法。
還是炎犀給他傳了話,讓他在世間多行走,日後自會得其真意。
如今的空明再翻開書時,果然略有所得。
山中不知歲月改,一晃許多年過去,白龍寺的住持已經換了三個。
早就沒有人記得在寺院後山,還有個高僧在閉關。
在一個和以往無甚區別的日子裡,空明出關了。
《佛法基礎》已經學到了第三冊,雖前路依舊漫漫,但空明已經不再彷徨。
此時的他雖不知道自己什麼境界,卻無比堅定。
空明沒有打擾山下的小弟子,一閃身,已是千里之外的南邊,他想看看如今的大夏。
大夏的皇帝換了四任,現在的皇室權利被限制許多,國家大事由內閣處理。
空明看到街上又出現了許多不認識的新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