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是亂世呢,一個史無前例的政體突然出現。
隨之而來的一定是改革的陣痛。
一直到兩千年後,後世沿用的還是以郡縣為基礎的政權機構。
只不過那會統治的觸角不再停留在縣,而是下到縣以下更小的層級。
整個位面沒有任何國家的統治網路能夠觸及到的最基層。
讓國家像一張網路,由點及面,按層級羅織。
當然也會有弊端。
百姓需要讓渡出一部分的權利和自由。
但這種政體讓中央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調動最多的人手,集中力量辦大事。
面對突發事件能夠迅速地給出反應。
那些結構鬆散的國家,難道不想橋修得快一點,對居民的掌握更深入一些,面對大災害的人能更快地把人動員起來嘛。
不是不想,做不到而已。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郡縣制的出現。
有了這次的實驗,哪怕日後開了倒車,或是出於無奈實行郡縣與分封並行。
但知道郡縣好處的君主沒有一個不想著削藩。
但凡是大一統的國家,最後一定是有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這是始皇帝帶著李斯,給後人留下的最大的財富。
只是在此時此刻,步子跨得太大。
從上到下,沒有人能理解。
就連自己寄予厚望的繼承人,也不贊同。
嬴政在時,此起彼伏的反對聲都不絕於耳。
嬴政一旦不在,國家果然分崩離析。
現在的秦,完全是靠著嬴政一人,拖著戰車在戰場上飛奔。
才能勉強掩蓋掉矛盾。
說是亂世也沒錯。
嬴政自己也明白,所以他迫切地需要攻佔更多的領土。
打更多的勝仗。
讓最重要的矛盾隨著時間自然消弭。
只要給嬴政足夠的時間,炎犀覺得他會成功。
扶蘇拿到回覆後如何跳腳炎犀不知道,知道了她也不在意。
倒是嬴政,聽說兩人的交鋒後,一個人在房間枯坐許久。
沒有人知道他想了什麼,只是出來後,侍從覺得陛下的心情很好。
似乎放下了什麼。
時間慢慢划向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同原本的軌跡一樣,嬴政開始準備第三次出巡。
有人說始皇第三次和第四次(前215)出巡是為了找長生不老藥。
但炎犀覺得嬴政是感覺到政局不穩,但他無力阻止,所以只能靠出巡宣揚功績和威勢的方法來緩和局勢。
所以這一世,嬴政已經靠著《長生訣》踏入仙途,卻依然選擇東巡。
據記載,嬴政這一次東巡很不順利。
因為他遇到了暗殺。
一行人走到博浪沙的時候,一把一百多斤的鐵錘從天而降,砸向皇帝乘坐的馬車。
好在嬴政比較謹慎,出巡時準備了幾輛一模一樣的馬車。
這鐵錘砸的剛好不是嬴政坐的那輛。
刺殺他的人名叫張良。
張良家本是韓國的貴族,世代在韓國當大官,是真正的豪門大戶。韓國被秦國所滅後,張良散盡家財,尋找高手,準備搞一個“斬首行動”。
張良出身於韓國權貴世家,是真正的世卿世祿,豪門大族。
韓國被滅後,張良蟄伏起來,準備在適當的時候搞暗殺報仇。
還真被他找到了機會。
趁著嬴政第三次東巡,張良仔細研究地形,最終決定在博浪沙搞“斬首行動”。
行動失敗後,張良逃至下邳縣,是在那裡,得遇黃石公,習得《太公兵書》。
嬴政這邊可就不痛快了,他匆匆忙忙趕到芝罘山,刻下了第四塊碑石,然後去琅琊找徐福。
估計是沒找到,嬴政很快選擇返程。
回去的時候,還避開原路,經上黨地區回到咸陽。
這一次炎犀沒打算跟著。
以嬴政現在煉氣期二層的實力,張良不可能得手。
不僅不能得手,還得被抓。
炎犀在咸陽還有許多事做。
所以嬴政讓炎犀跟著時,被拒絕了。
“陛下,墨家工室初建,事務繁雜,臣分身乏術;況靈渠不日建成,臣守在咸陽,免生變故。”
上一次出巡回來後,炎犀便被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