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章 拿個主意

看著大寶發愁的樣子,我笑話他是胡騷情,說你的小煤窯要是不掙錢,那南山北山的上百個小煤窯早就該關門了。

說話間,我們已經到了小煤窯井口。

大寶指著井口的一排新房,還有房頭架在電線杆上的變壓器說,去年掙的錢都花在了這些東西身上。

架了八百米專線,裝了臺變壓器,算上給電力局交的電力增容費,光是為了給煤窯通電,就花了三十好幾萬,讓他肉疼的好幾天沒睡好覺。

我安慰大寶說,別這麼悲觀,還是多想想電通了後,就能在井口安裝小絞車,每天至少能多拉五六十噸煤出來。

每噸煤不多算,就按二十塊錢利潤說,每天你能多掙一千多塊,用不了一年,就把拉電花的錢全掙回來,以後每年是不是能多賺三十幾萬?

給小煤窯架條專線,把動力電通上,是我半年前給大寶的建議。

附近的小煤窯雖然很多,但能通動力用電的還沒有。

大寶的煤窯從地面挖起,順著煤層的方向一直向斜下方挖去,三四年過去,已經挖進去了一百多米。

井巷越挖越深,運輸距離越來越長,運輸效率低下成了制約煤炭產量提高最主要的因素。

早年的小煤窯基本是靠人工挖煤,挖出的煤炭靠礦工用手推車運出地面,井巷狹窄又有坡度,運輸難度很大,運距越遠運輸能力越低。

對大多數上不了規模小煤窯來說,這個問題是個難題。

井下的煤挖出來不難,難的是挖出來的煤不能及時運出去,不想辦法突破運輸瓶頸,提高產量是非常困難的。

我在榆樹坪礦工作了十年,雖然沒有在一線當過採煤工掘進工,也沒有在業務科室搞過生產管理,但對煤礦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不陌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外行。

當了幾年科長,每天早晨七點半的生產排程會,是全礦各部門各單位領導的必修課,風雨無阻,星期天也不例外。

排程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昨天存在的問題,安排今天的工作,提出解決各種問題的辦法,協調各單位之間的配合,內容涉及到井下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對我來說,每天的生產排程會,都是一節學習煤炭生產知識的專業課。

國有煤礦的機關幹部,不管你是哪個層次的領導,都必須定期下井,或者參加生產勞動,或者去生產現場檢查工作,發現和指導排除安全隱患,這是規定,是制度,是強制性的約束。

當時的煤炭部每年都會發檔案,對全系統各級領導幹部每個月的下井次數提出具體要求,並且每個季度都會在新聞媒體上公佈部屬各局的局長、黨委書記的下井次數。

各個礦務局會根據部裡的要求,定期檢查下屬企業處科級領導幹部的入井情況,達不到規定次數的會被通報批評,當事人要做檢討,寫保證書。

領導下井,可不是裝樣子,走過程,也不是靠矇混能過關的,有一整套的流程和監督措施。

先是在井口浴室換好工作服,穿上長統膠靴,戴好安全帽,去礦燈房領取礦燈和呼吸自救器。

然後,在井口處進行詳細的登記,包括姓名、單位、職務、入井時間,本次入井擬去的區域、工作任務和隨行人員的情況。

最後,由專人進行搜身,確認沒有隨身攜帶香菸、火柴、打火機等違禁品後,你才能進入井口,或步行,或乘用交通工具前往工作現場。

幹部升井時,依舊要在井口進行登記,記錄升井時間。

制度規定的很明確,幹部入井時間不足四個小時,不計入當月入井次數,不發放入井費和班中餐津貼。

在全國範圍內,恐怕沒有哪個行業,能像煤炭系統這樣,對各級領導幹部深入生產一線現場,有如此嚴格明確的制度,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煤礦工人的工作環境有多麼惡劣,危險程度有多高,多麼的令人畏而卻步。

您要是不信,可以翻翻當時的《中國煤炭報》,看看它是不是每個季度都會發公告,公佈煤炭部直屬的幾十個礦務局主要領導的入井次數。

公告中不僅有各局的局長、書記的入井次數,還有分管生產、安全的副局長,總工程師的入井次數。

在當副科長、科長的幾年裡,我每個月都要下幾次井,把榆樹坪礦井下的角角落落都跑遍了。

或者是參加礦上定期組織的安全生產檢查,或者是參加義務勞動,或者去現場檢視和自己科室業務有關的工作開展情況。

所以,不客氣地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