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98. 演戲

前兩天,我到鄰省參加了一個交流會。”陳老面帶疲憊,但眼裡閃爍著激動的光芒,“有同行提出可以用筏式養殖技術養海帶。”

說著,他開始比劃,給兩人解釋具體的方法。

簡單地說,就是在海上搭上筏架,將海帶固定在筏架上養殖,這樣便於管理和收穫,同時能降低人工成本。[1]

“施肥呢,我們就可以用陶罐施肥法。”陳老講到專業領域的知識,更為激動。

於知樂兩人聽得認真,邊聽邊點頭。

接著,陳老系統地給兩人科普了海帶養殖的流程,並告訴她們六七月是採集自然成熟的海帶孢子囊的季節。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就要找養殖場預定海帶苗?”於知樂問。

“對,現在就要寫信寄定金。”陳老應道,低頭翻開巴掌大的筆記本,“我這有幾間鄰省養殖場的地址,優缺點都列出來了,等你們選。”

於知樂與張文心對視一眼,忽然覺得時間變得緊迫了起來。

“陳老,您能再幫我們一個忙嗎?”於知樂問道。

陳老爽朗一笑:“你儘管說,能幫得上,我一定盡力幫你。”

“我們想你幫忙演一場戲。”於知樂大腦快速轉動,安排情節戲碼,“可能需要您再來兩三趟。”

“小事,我辭了文化館的工作,時間多的是。”陳老臉上帶上幾分好奇,“妮兒,你儘管說怎麼演。”

沒幾分鐘,於知樂就給出了第一場戲的劇本。

“真有意思。”陳老聽了她的想法,連連點頭。

之後,三人又在小西海逛了十幾分鍾。

“養殖海帶的地點要考慮水流、水深、透明度、風浪等多方面,這邊條件沒那麼合適。”陳老給出初步判斷。

隨後,於知樂帶他走去東邊的海。

這個時間點,沙灘上很多人拎著小竹簍趕海,他們紛紛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身穿中山裝並且手裡拿著筆記本的陳老。

在大家的認知裡,這是文化人的專屬打扮,而文化人一般都坐在辦公室,絕對不會出現在赤腳踩泥的地方。

陳老神情認真嚴肅,看看又低頭寫寫畫畫。

時間久了,眾人的好奇心達到頂峰,直愣愣地看著他,小孩則自己跟在陳老身邊。

於知樂朝張文心使了個眼色,張文心會意放慢步伐。

沒一會,她就與於知樂和陳老拉開了距離。

很快,她就被好奇的村民們圍住,大夥七嘴八舌地問關於陳老的問題。

“心妮,這,這人是誰啊?鎮上的幹部?”

“他在做什麼?怎麼一直拿著筆在那裡寫寫寫?”

“是省裡來的,記,記什麼嗎?”一個年輕小媳婦說著撓了撓頭,實在忘了這個詞語,“就是能讓大家登報的人嗎?”

她的話一出,眾人又想起了之前劉英帶人送進步錦旗的事,露出贊同的表情。

當時,劉英帶來的幹事給所有人拍了一張大合照。

另一個小幹事拿著本子逮著人問張家姐妹分家的過程,說是要寫成文章寄到省裡的報紙。

“不,不是。”張文心說話吞吞吐吐的,“你們別,別問了。”

“那他是誰啊?有什麼不能說的?”離她最近的大娘追問,“城裡的大官?他來我們村做什麼?”

張文心應道:“說了你們會不高興,不過我和樂樂會打發他走的。”

“你儘管說,我們不會不高興的,是不是?”大娘看向圍觀的人找認同感。

其他人點頭附和她的話。

張文心裝作為難,而後露出猶豫的表情,問:“真的不會生氣?”

“肯定不會,二嬸孃的話你都信不過嗎?”大娘拍了拍胸脯保證。

張文心再三確認,瞄了一眼於知樂所在的方向,招手讓她們靠近。

一行人圍成一個不規則的大圈,微微前傾彎腰,側耳做出聆聽的姿勢。

“那人是來勘察場地的,等會還要去別的村子。”張文心輕聲說,“他聽說我們是進步村,所以很看好我們村子,第一個考察的就是我們村。”

眾人恍然,追問:“他看地做什麼?”

“他之前在省城農業大學研究種海帶的,想選——”

聞言,大家臉色一變,打斷她的話。

“看好什麼?種海帶都賠錢,這是要把我們往火坑裡退。”有人怒氣衝衝地說。

其他人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