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了,僅僅是這樣中國就要冒著和英美蘇三國開戰的風險,如果說德國還要想要保住奧地利,那就會讓中國的風險極大增加,而這種事情是中國所不能接受的。
再者,實際上陳敬雲也不希望戰後的德國太過強大,他需要的是一個有實力,但自己能夠掌控的德國,絕對不是一個實力強大到能夠和中國平起平坐的德國,說白了中國在歐洲需要一個聽話並且有一定實力的僕從國,而不是平等的盟友。
另外德國失去奧地利,對於中國來說實際影響不大,因為就算德國失去了奧地利,奧地利獨立後那麼也是會和南斯拉夫以及希臘的新政府一樣,只能是由中國扶持起來的新政府。這樣的話並不會太大的減少中國在歐洲的力量。
喬納斯聽著這話,皺眉後:“既然這樣,這條我們先跳過,等會我們會聯絡柏林,得到回覆後在行討論!”
他們跳過了這一條後,然後喬納斯又道:“關於支援方面,我們希望貴**隊能夠進入義大利北部,減輕我們在義大利北部的壓力,以便我們能夠抽調部隊前往法國西線抵抗盟軍!”
郭泰祺道:“這一點我們不能答應,但是我們可以進軍奧地利,貴**隊完全可以撤出義大利北部,而我們將會承諾盟軍部隊絕對不會透過奧地利進攻貴國本土南部腹地!”
喬納斯聽罷後,一邊是回想著出發之前維茨萊本等人對他的交代,心裡頭也是考慮著諸多得失,如今德國的這種情況,義大利和奧地利都是保不住的了,預期在義大利被消耗大量兵力,比如把部署在義大利北部的兩個集團軍群抽調到法國去抵抗盟軍,而義大利北部之後的奧地利如果有中國陸軍進駐,盟軍就不可能從南線威脅到德國本土。而這對於德國來說,好處是極大的,如果加上匈牙利那邊,可以說德國一下子就從四線作戰變成了兩線作戰,能夠讓德國抽調更多的兵力去對抗西線以及東線的敵人。
所以他點了點頭:“這一點,我們可以接受,但是你們的動作必須快,如果本次談判能夠達成,我軍在義大利北部的兩個集團軍群將會立即撤離,希望貴軍能夠及時進駐奧地利。”
喬納斯的這句話已經透露出來了,德國在法國以及波蘭的戰事已經到了即將全面崩潰的地步,他們甚至是一點時間都不願意等待,沒多等一天,盟軍和蘇軍就距離柏林近一步。
“還有關於物資的援助,現在我們急需大量生活物資以及戰鬥機和反坦克武器的支援,這一點還希望貴國能夠儘早提供!”喬納斯如此道。
郭泰祺道:“這個好說!”說到這裡,郭泰祺小小的吹捧了下自己的祖國:“中國別的沒有,就是糧食和武器多!”
這說的也不算假話,糧食的話在1940年以前中國一直都是深受糧食緊缺的困擾,每年都要從東南亞甚至從印度和美國進口糧食,但是隨著中國徹底控制東南亞各國後,大量東南亞各國的糧食被廉價進口到了中國,雖然這表面看起來還是進口,但是這種進口方式要廉價而且安全的多,和之前那種不受自己控制的進口是天差地別的。至少在1945年的今天,陳敬雲可以自豪的說,他已經初步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當然代價就是東南亞各國在中國的控制下,幾乎徹底的去工業化,全部人都去種糧食和橡膠等農作物去了,現在就連日‘本都已經開始有去工業化的趨勢,去年日‘本被戰敗後,大量工廠的裝置被中國才拆回了中國,不用幾個月日‘本的重工業體系就是全面消失不見了,現在也就只剩下一些民生輕工業之類的。
陳敬雲是打算著把東南亞變成工業原料以及糧食產地,而對於日‘本則是想要徹底摧毀它的軍備能力,除了在日‘本先憲法裡規定日‘本不能組建軍隊,只能組建人數在十萬以下的守備部隊,而且這個守備部隊的指揮權直接歸屬中國外,陳敬雲也是徹底摧毀了日‘本的重工業體系,鋼鐵廠,造船廠等都給搬走,陳敬雲想著連個鋼鐵廠都沒有我看你怎麼造武器……當然日‘本那麼多人口,也得給他們留下生活的基礎行業,比如紡織等勞動力密集產業就很不錯嘛,能養活不少人又沒什麼威脅。
實際上如果單純以國民經濟來說,這種方式對日‘本而言好處甚大,為什麼?因為日‘本戰敗後徹底被中國控制,也就和其他國家一樣全面加入了中國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也就是說,中國的紡織等輕工業市場全面對日‘本開放。
而開啟中國市場是日‘本人努力了上百年都沒有達到的事情,為此還進行了多場戰爭,如今戰敗了反而是得到了中國的市場,這不得不說造化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