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力都是知根知底的,南方軍隊從來就沒指望過能夠一對一擊敗北洋,所以黃興的這三師一團要守住南京夠嗆。
這會,還是戰略司陳儀出口答道:“現在所知黃興的佈局是把部隊沿著南京和淮安一線展開,並沒有固守南京城的模樣,這守城估計還好點,但是這野戰嘛。黃興最多撐一個月,甚至半個月都有可能撐不住!”
看著下面的這群將領們每句話都是帶著北洋軍,而且討論的竟然是北洋軍大舉南下,不知道的人聽了還以為是北洋軍已經大舉南下了呢。
實際上呢,並不是,這會袁世凱的錢還沒借到,手裡頭沒軍費就想要讓手下的軍隊開波南下的話,基本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袁世凱德先等到錢到手了,然後把部隊擴編好了,調動準備好了,那麼就是十餘萬北洋軍大舉南下之時。現在,還太早。
既然不是北洋軍大舉南下,那麼為什麼眾將領們都在討論北洋軍南下的問題呢,陳敬云為什麼要召集這麼多將領來商議呢,而且還是在中秋節這天晚上。
這原因不是因為江蘇那邊發生了什麼事情,也不是黃興和袁世凱發生了什麼大矛盾,更加不是浙北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在南方的廣東出事了。廣東自從武昌起義後就一直不平靜,後面也是亂糟糟的,陳炯明和胡漢民的矛盾幾乎鬧的全國人都知道了,偏偏旁邊還有一個龍濟光虎視眈眈。
這樣的情況下,廣東想不亂都難!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九章 龍濟光東進
廣東的局勢自從武昌起義之後就一直不平靜,一開始是十餘萬民軍禍亂廣州城,讓廣州商民苦不堪言,其中還夾雜著龍濟光和胡漢民以及陳炯明之間的矛盾,這三個人的三角關係複雜到讓外人無法看透。一方面龍濟光和陳炯明都是同盟會成員,並且都是革命者,但是兩人對於革命道路以及國內政局的不同觀念讓他們越走越遠,甚至到達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而那龍濟光呢,貨真價實的前清軍將領,當初共和乃是因為全國的大趨勢吧,加上當時的兩廣總督張鳴岐也是主動交出權力,所以龍濟光乾脆就舉起了反旗和民軍合作宣佈廣東的光復了。然而內心裡,龍濟光依舊是沒把自己當成革命黨人,他是那些革命黨就不是同一條路。
去年年底胡漢民跟隨孫文北上,然後在南京臨時政府當中任職,而後廣東的代理都督陳炯明趁機和龍濟光和解,最後以龍濟光舊軍,陳炯明自練新軍為解決辦法。然而當胡漢民離開了廣東後,陳炯明和龍濟光的矛盾也開始激烈,之前兩人都有著共同的胡漢民,但是胡漢民一離開之後,這兩人就是內鬥了起來。甚至兩者的軍隊在廣州城內發生了數次小規模的衝突。
等過了幾個月後,南京臨時政府解散,袁世凱就任都督後,廣東的形勢又是再一次發生轉變,胡漢民在孫文的支援下重新返回廣東,就任廣東都督。胡漢民和陳炯明再一次合作就是把龍濟光給趕到了出去。
龍濟光也不傻,被胡漢民和陳炯明在廣州排擠的無法立足之時,也和袁世凱那邊搭上了關係,然而袁世凱親自下令龍濟光所部移往廣東廣西交界之地梧州。一方面是把梧州給龍濟光養兵,又可以削弱廣西陸榮廷的實力,而另外一方面則是把龍濟光安排在梧州則可以在廣州的眼皮子底下安排一到利刃,只要廣州那邊有風吹草動,龍濟光的兩萬餘人馬就能順著珠江東進,不用數天功夫就能抵達廣州城下。
把龍濟光擠走了後,胡漢民和陳炯明之間的矛盾再一次爆發,胡漢民以都督之威試圖收攏陳炯明一手建立起來的廣東第一師、第二師,這一舉動剛進行呢就是在廣州引起了紛亂,支援胡漢民和陳炯明的部隊相互攻伐,都是罵著對方賣國或者其他之類的,總之是沒什麼好話。
雙方的支持者開始有了暴力行動時,情況的發展就已經脫離了胡漢民和陳炯明的掌控了,剛開始一兩天還是拳打腳踢,但是沒幾天功夫後雙方都是拿起了槍支開始對射,當亂軍逐漸蔓延整個廣東第一師和第二師的時候,革命黨人對廣東軍隊掌控力過弱的問題就是徹底暴露出來。
由於廣東第一師和第二師都是陳炯明編練的,而且原來的大部分兵員都是被遣散的土匪,小部分才是新招收計程車兵,這支從土匪轉變而來的軍隊破壞力是可想而知的,九月份的廣州幾乎變成了和一年前的廣州一樣,到處充斥著亂兵,到處都有著燒殺劫掠。事情發展到一天前,事情已經從最開始的雙方攻伐變成變成了全城燒殺劫掠,廣州民眾再一次遭受兵匪的巨大傷痛,民眾死傷慘重。
短短四五天的功夫裡,胡漢民和陳炯明就已經徹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