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了頭,主動發兵北伐進攻河南的話,那麼河南的北洋軍難道袁世凱不給軍費就不打仗了,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不用袁世凱吩咐,人家就自己開幹了。
然而這種情況只能是涉及到他們自身的利益的時候,要是讓他們主動自己出錢出兵去蘇南幫馮國璋打仗,那是想都不要想。袁世凱真要壓著他們去增援也行,錢,彈藥補給一樣都不能少。
王汝賢現在就是這樣,先鋒部隊已經到達滁州了,但是藉口部隊需要進行休整補給,同時缺少彈藥等等理由愣是沒主動南下去數十里外的南京給馮國璋解圍。非要等著陸軍部給他們補充了彈藥補給和軍費後,才肯有所動作。
北洋軍內部的這些複雜關係有趣的很,有點像是在袁世凱的領導下維持著一個鬆散的軍事同盟關係。不是戰友,而是盟友,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至於歷史上袁世凱死了後嘛,那就是盟友直接變成敵人了,直系和皖系以及後來的奉系等相互廝殺了十餘年。
北洋軍內部的這些狀況就造成了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明明知道蘇南戰事緊張,但是袁世凱就是沒辦法繼續增調更多的部隊南下作戰。以北洋zhèngfǔ現在的財力而言,維持三個師在蘇南作戰已經很勉強了,維持四個師在蘇南就的破產,更多就別想了。除非袁世凱憑著臉面不要,拼著手下那些大將叛變的風險強行調他們上前線,這樣做也就得面臨著再一次běijīng兵亂的風險,不同的是上次běijīng第三師兵亂是他授意的,而下一次可能就是別人授意的了!
蘇南那邊已經如此,急也急不來,反正第七師現在已經南下,這蘇南局勢再壞也壞不到那裡去,大不了就繼續拖著。而中國那麼大,除了一個陳敬雲外,袁世凱還得對付很多人呢。
比如黎元洪,比如唐繼饒,比如山西的閻錫山,又比如廣西的陸榮廷等大大小小各軍閥,本來呢之前還得加上一個蔡鍔。但是說實話,袁世凱自己都想不明白怎麼會有這麼傻的人,竟然隻身傻乎乎的就跑來了běijīng,袁世凱驚歎之餘,先是給蔡鍔弄了個虛職:全國經界局總辦,然後讓趙秉鈞派了足足數十人的衛隊保護他,名為保護實乃軟禁了。至於先頭說的什麼陸軍總長、次長啊之類的,誰還記得以前他老袁說過什麼啊!反正他自己是記不得了,人老了記憶不好了。
“湖北黎元洪那邊鬧的如何了?”袁世凱隨口問著。
此時一邊的段祺瑞道:“湖北那邊已經差不多了,黎元洪和革命黨的軍隊在武漢三鎮大戰了半個月,雙方死傷慘重,現在黎元洪控制了漢口和漢陽,而革命黨那邊控制了武昌。不過武昌的革命黨現在已經是強弩勢末,傳聞只剩下三千餘殘兵敗將,黎元洪要拿下武昌的話應該不成問題!”
湖北動亂之後,黎元洪的軍隊和革命黨的軍隊發生大戰,不過這一個月裡頭全國人的眼睛都盯著蘇南戰事,相反湖北那邊卻是沒什麼人關注。主要還是因為那邊的規模要小一些,而且湖北的黎元洪和革命黨就算再蹦躂,也影響不了全國局勢的走向。不過北洋這邊卻是多少關注著,京漢線的第六師已經前移到信陽,預防湖北發生不測。只要袁世凱願意的話,他隨時都可以派第六師和第九師南下湖北,但是因為有著諸多顧慮而不能付諸實行而已,一個是因為北洋現在在蘇南和國民軍正打著,實在沒啥jīng力來開闢第二個戰場。另外一個就是害怕進攻湖北從而引起安徽黃興以及雲貴唐繼饒、廣西陸榮廷的jǐng覺,要是他們因為害怕北洋軍大舉南下而聯合起來的話,那麼就是個超大的麻煩。
所以在善後大借款完成之前,在北洋軍準備好之前,大規模南下是不現實的。至於蘇南戰事,那得另外說了。
這時候,段祺瑞又道:“還有,剛才我們收到一封通電,是雲南都督唐繼饒發的!”
“哦,說的什麼!”現在中國不管是大小軍閥還是什麼人,都喜歡有事沒事發一封通電,所以唐繼饒的通電並沒有引起袁世凱的注意。
段祺瑞道:“大總統請過目!”
說罷後,就是親自遞上了電文,袁世凱開啟電文一看,臉sè瞬變,口中道:“他倒是好胃口,想要四川!就不怕崩壞了他的牙!”——
其實雨天我寫文有些隨意,基本想到那裡寫哪裡,屬於瞎扯的那種,有時候覺得扯遠了就回過頭說幾句劇情。我一個人瞎說有時候看起來就會沉悶的很,所以偶爾也會寫點傳統小說的劇情調節下氣氛,比如董白氏和陳敬雲這段亂七八糟的感情故事,陳府後院裡那些女人們的小心思,興許以後還會寫寫名媛、紅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