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9部分

那些混成旅不過幾門炮而已。國民軍和北洋軍已經大批次裝備的輕重機槍他們也沒多少,機槍的價格不便宜,一挺重機槍就得好幾千,比五十七毫米的山炮便宜不了多少,加上他們又不能自產,連步槍都得靠外購,這重機槍和火炮就更不用說了,全都是靠外面買進來,那幾個都是死貴死貴的,根本就裝備不起太多。以他們的財政能力,養這麼多軍隊就已經是非常吃力了,大規模外購軍火根本不可能。軍費不足甚至很多部隊都已經開始拖欠餉銀,很多被拖延的餉銀的軍隊乾脆直接在駐紮地裡搜刮錢財用來補充軍費。

人員的素質也不怎麼樣,拖欠軍餉自然不可能吸引太多民眾從軍,加上經費欠缺,導致訓練也跟不上。人員的訓練可不是一句空話,說訓練就能訓練的,要訓練的話彈藥的耗費就不少,然後還有一個最現實最簡單的問題,那就是吃的問題。要進行體能訓練,那就得讓士兵們吃飽飯,不說大魚大肉但是基本的米飯麵包要管夠,如果沒有合格的伙食補充,那些士兵進行高強度訓練就是一句空話,硬要訓練的話估計能夠把人訓練成皮包骨。

如此種種狀況,導致了滇軍和桂軍的兵力總數雖然不少,但是信心卻沒多少。比如滇軍也有將近十萬人了,但是哪怕唐繼堯在自大,也沒把握能夠打敗三個師以上的北洋軍,兵力對比能夠做到三比一勝利的話,就是大勝了。

正是這種差距也是讓歷史上的二次革命當中,桂軍和滇軍臣服於北洋軍並緊隨北洋軍後頭討伐孫文等人的原因,不是他們不想和革命黨人聯合起來對抗北洋,而是沒那個資本,他們又不像孫文那樣說起話來不要命,以為說說就能把北洋軍擊敗了。這些實權軍閥都現實的很,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既然對抗不了北洋,那就和北洋合作唄,所以歷史上的孫文所發動的二次革命就悲劇了。而歷史上這兩者的暫時臣服也讓他們得到了時間,沒幾年功夫發展起來的滇軍就發動了護法、護國戰爭,藉口什麼憲法之類的出兵擴張。

而現在,唐繼堯的心思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知道要對抗北洋的話,就必須聯合國民軍,單靠自己是不行的,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怕國民軍扛不住,到時候國民軍奔潰的話他唐繼堯也好不到那裡去,所以他在等,等國民軍和北洋軍分個高下再說,如果北洋敗了,那麼唐繼堯二話不說,立馬和陳敬雲乃至陸榮廷組建聯軍,然後揮軍北伐,拿下四川乃至湖北等地,佔據大半個西南中國後也能有和國民軍一爭天下的資本了。如果國民軍敗了,他就老老實實的蹲著,暫時服從北洋的統治,等待以後的時機。

陸榮廷也是和唐繼堯一樣矛盾,桂軍和國民軍在廣東的矛盾是人都知道,現在陸榮廷還頂著一個廣東護軍使的名頭呢,但是大半個廣東包括廣州在內都在國民軍的控制下,他陸榮廷這個廣東護軍使就是名不符實的。

現在的局勢中,如果國民軍在蘇南出現不敵北洋的話,他陸榮廷少不得要和北洋軍聯手,然後出兵廣東的,其他不說,先把廣東拿下來再說。但是國民軍不敗的話,而且又和上次一樣取勝,那麼陸榮廷也就不得不考慮陳敬雲組建南方聯軍的提議了。到時候擊敗了北洋的國民軍主政zhōngyāng已經是鐵打的了,陸榮廷也不得不服軟,為了自己的權位和桂軍而選擇和國民軍合作,至於廣東那就不要抱有幻想了。

唐繼堯和陸榮廷的想法都差不多,那就是等,等國民軍和北洋軍分出勝敗後再說!說好聽些就是理智,說不好聽些就是牆頭草,這邊風大那邊倒。

這兩個人也是南方軍閥的主要代表了,其他就是剩下一個湖南和湖北以及安徽江西的革命黨人了。湖南那邊的局勢依舊,沒什麼威脅,對國內局勢造不成影響,而湖北那邊的黎元洪立即一場湖北內戰後,元氣大傷,手下軍隊也慢慢離心離德,他想要掌控湖北已經很吃力了,加上袁世凱天天催著他北上,說他黎元洪現在還是副總統,總不能一直待在湖北不挪窩。

隨著善後大借款成行,然後三黨合併也慢慢進行,袁世凱已經許諾他擔任新成立的進步黨理事長,這新成立的進步黨總票數已經三百多票,雖然還不如國民黨但是已經足以在國內對國民黨造成牽制。黎元洪想著,既然湖北自己掌控的那麼吃力,手下將領又離心離德,好幾個已經收了袁世凱的軍費,就差公開表明身份投靠袁世凱了。

袁世凱一步一步的逼著他,讓黎元洪已經慢慢地無路可走了,於是一咬牙就上běijīng去了,既然依靠軍隊上位不成功,那麼就玩議會政治去,他很有自信,將來哪怕再差,倒是副總統之位還是能夠保住的,至於湖北,他不要了,誰愛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