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陳敬雲一路打拼過來的社會中堅階層來說,這四個字不單單是口號,而是實際性的利益。
沒有人比他們更加清楚陳敬雲給這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變化,沒有人比他們更加清楚陳敬雲給他們自己帶來了多麼龐大的利益收穫了。
國強民富這四個字也許用在普通人身上是不適合的,因為國家強大和民眾富有沒有實際聯絡,蘇聯夠強了吧,日‘本好歹也是列強了,這兩個國家都算是國強的典型了,但是他們只做到了國強、距離民富還是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呢。實際上這並不單單蘇俄、日‘本如此,中國也好不到那裡去,世界第二工業生產國,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世界上裝備最先進、數量最龐大的陸軍,世界第三大規模的海軍,擁有遠超於世界各國的海軍航空兵實力,世界一流的空軍。
1941年的中國,誰都不會說它是一個弱國,但是誰也沒說中國是一個民眾富裕的國家。
縱然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對比以前已經有著極大的提高,比起蘇俄和日‘本民眾的生活水平也要好上不少,但是和美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比起來還是有著極大差距。當然了這並不是中國的特例,暫時好保持著世界第一強國名頭的日不落大英帝國的普通民眾生活水平也好不到那裡去,別看歷史劇裡英國人一個個都是紳士,那些可都是貴族呢,下層民眾的生活水平可好不到那裡去。
實際上能夠做到民富的,實際上也就美國一家,不過人家前期至少二戰之前是典型的國窮民富的典型,而且他們的民富實際上也只代表了中產階層,美國人的社會結構是非常特殊的橄欖球結構,中間大多數的是中產階層,兩端的是少數富人以及窮人,而美國的中產階層就是美國的立國根基所在。
但是其他國家甭管是蘇俄還是中國又或者英國,都是都是金字塔結構,下面有著龐大的低收入民眾,支撐著一部分的中產階層,最上頭的是極少數的富人階層。
所以對於1941年的中國來說,是遠遠還沒有達到國強民富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是對於低收入民眾來說的,而今天在南京中央飯店宴會廳的這些人可都不是什麼窮人,所以但他們把自己套入了國強民富這四個字後,就發現真的是這樣了。
籌款晚宴舉行的非常成功,這一次的籌款晚宴並不是和財政部前兩次的大規模發行國債一樣,前兩次的國債發行都是面對金融機構,主要是由各大銀行承銷,屬於面向全國普通人階層發行的國債,而這一次的籌款晚宴所面對的都是國內的這些超級富豪們,在座的這些富豪們身價基本都是超過十億甚至更多了。
而購買的國債也都是屬於他們私人購買,數額少的一千萬、兩千萬,數額多的則是五六千萬、甚至上億,而少數幾個超級富豪更是購買好幾個億的國債。這些國債是屬於特別發行,利益也比市面上流通的國債高一些,對於這些富豪來說算是一種比較好的投資了,當然前提但是中國參戰後不能戰敗,如果戰敗了這些國債也就是一堆廢紙了。
次日,新任財政部總長到了陳敬雲辦公室,1940年換屆後,原財政部總長馬寅初就任財政部後,新任財政部的人選原本是經濟發展司的劉大均,就連陳敬雲一開始打算把他扶起來的,但是到了最後新任財政部人選卻不是劉大均,而是一直都在核心體系之外的人,此人名為吳巖清,原為財政部稅務司司長,後調任上海特別市市長,江蘇省省長。
吳巖清的級別如果是放在地方官員中,一省之長也算是高層了,但是距離核心階層依舊有著極大的一段距離,至少在國內一大票喊得出名號的文官大佬中來說,他並不算什麼,但是他卻是讓人意料之外的突然進入內閣,而且都還是擔任號稱內閣各部中最為重要的財政部總長一職,這絕對是屬於一步登天的進步了,畢竟按照中國這數十年來的政治傳統,財政部總長几乎就是內定的下一任政務院院長。
陳敬雲之所以選他原因有二,第一個他覺得劉大均不太適合擔任財政部總長一職,劉大均搞經濟規劃還可以,在經濟發展司做的也不錯,但是陳敬雲始終認為他缺乏了一些幹勁。第二個就是吳巖清這個人提出來一個國家經濟整體規劃。
和劉大均專注學術性不同,吳巖清是個政治嗅覺極為敏感人,算得上一個標準官僚,早在幾年前他就是預感到中國是要和其他國家大打一場的,並且提出了一份國家經濟規劃,而這份規劃的重點不在於發展經濟,而在於調集全國的經濟資源為戰爭服務。也就是說他搞的這份規劃是屬於那種戰時經濟規劃,不是平時的那種經濟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