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一次的倫敦海軍條約只是補充條約,並不會對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的主力艦噸位進行增減,這一點對於中國來說表面上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中國的主力艦噸位只有二十萬噸,遠遠少於日‘本四十五萬噸和英美的六十萬噸。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就算給中國多餘的主力艦噸位,也用處不大,因為中國現在都不已經開始把航空母艦當成艦隊的核心了,戰列艦現有的四艘已經夠多的了,陳敬雲可沒有打算再花海量的資金去建戰列艦。
而航空母艦的噸位,中國依舊和美國和英國持平,為十三萬五千噸。現在中國已經是把這些噸位給用光了,而其他國家的都還有剩餘,其中還有幾艘航空戰艦佔據了航空母艦的噸位。而日‘本,戰前建成的一艘航空母艦,兩艘航空戰艦已經全數戰沉,只有兩艘改裝的一萬多噸的輕型航空母艦。
所以航空母艦的噸位也是保持不變。
不過對於各國後續在建的主力艦,英國方面卻是極力要求限制在三萬五千噸的同時也要求把主炮控制在十四寸,並且在1936年以前除了條約所規定外不得開工新戰艦。這一點日‘本哪裡肯答應啊,日本海軍在中日戰爭中損失慘重,兩艘伊勢級戰列艦沉沒也還好說,沉掉了剛好可以騰出噸位來,但是長門號的和天城號的沉沒卻是讓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編隊受到了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