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最需要的,因為現在中國的問題不是設計不出來,國內一大票才華滿身的設計師,現在的問題是設計了造不出來。
裝備部的兩個大佬都不在,所以接待陳敬雲的工作也就只能由下面的各司司長來了,而各司司長中,羅安的資質很深,而且這一次的新式裝備試驗大多數都是裝甲車車輛,這些裝備也都是裝甲司所負責的,於是乎這麼一輪下來,接待陳敬雲的任務就落在了羅安身上。
羅安是一個很純粹的技術人員,雖然掛著少將的軍銜但是絲毫沒有軍人的氣度和作風,而且也沒有政務院裡那些官員的虛偽作風。所以走在陳敬雲身邊雖然壓力大了一些,但是也沒有完全說不出話來的地步,而說了後見陳敬雲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於是乎說話就更輕鬆起來了。
“這個105毫米的自行榴彈炮怎麼會用T6坦克的地盤?”陳敬雲聽到這裡略微皺眉,雖然之前有些改裝坦克地盤的事情出現,但是那都是零星的改裝,如今給他看的這款自行榴彈炮可不是零星的改裝產品,一旦透過批准後,就會大規模的量產,將會成為陸軍中大量裝備的自行榴彈炮,這種情況下依舊採用十幾年前所設計的T6坦克地盤,這似乎有些不太適合啊。
羅安雖然是搞技術性的,但是和大人物待久了自然也能夠猜測一些上層人物的想法,略微琢磨了後他道:“之所以採用T6坦克的地盤,主要是因為成本問題。之前我們也嘗試過採用T9系列坦克的底盤,不過T9系列坦克的底盤成本高昂,最後做出來的成品在成本上無法接受。而T6系列坦克的底盤雖然效能略差一些,但是這個底盤我們已經做了十幾年了,各種技術積累的相當豐富,生產線也都是現成的,而且之前的T6底盤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裝,改裝效果都比較好。權衡之前,也就採用T6坦克的底盤了。不過為了保證效能,我們還是在原有的底盤上進行了技術改進,不管是穩定性還是具體效能上,這款底盤已經是不遜於T9坦克系列的底盤了。”
羅安說了這麼多,實際上重點就一個,那就是價格。不是說中國的各大國防承包商拿不出來效能更先進的底盤,而是陸軍買不起也沒有那個必要,陸軍所需要的是大量裝備的自行火炮,而陸軍對自行火炮的要求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要求能夠跟上坦克部隊進行大範圍快速機動就可以了。畢竟這不是後世裡的網路遊戲,可沒人會拿著自行火炮直接參與前線的坦克對決,實際運用中,這些自行榴彈炮都會安穩的躲在後方,距離一線少說也有好幾公里以外,作戰方式和傳統的牽引火炮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就是跑的快一些而已。
所以陸軍對自行火炮的價格是非常敏感的,把價格限制的非常死,這也就導致了自行火炮根本就無法採用更先進的底盤。
陳敬雲雖然有些不滿,不過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太現實,他總想著要更先進的裝備,但是一時間也往了,先進的裝備代表著昂貴的價格。這就和陸軍一直反對在普通步兵師中大規模裝備衝鋒槍一樣,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買不起,用不起。
這款105毫米榴彈炮看了後,陳敬雲又是看了一款155毫米的自行榴彈炮,然後問了幾句效能後也就過去了,因為這幾款的自行火炮都是拼湊出來的貨色,成熟老舊的坦克底盤,陸軍現有的火炮,然後修修改改就湊出來一款自行火炮了。
也許是知道陳敬雲對這些興趣不大,羅安也沒有安排太多的時間去解說,很快眾人就是走到了另外一個展位上,這個展位有些大,上面擺放著一輛坦克,然而和旁邊的那輛T9坦克相比,這輛坦克卻是顯得非常巨大。
“這是蕪湖特種機械公司研發的一款重型坦克!目前還沒有獲得陸軍的正式番號,廠家編號是Z45,屬於陸軍裝甲部下發的四十五噸型坦克研發計劃的其中一個試驗型號。”羅安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陳敬雲的反應,見陳敬雲露出明顯的興趣之色後,他也是提了提精神繼續道:“根據1931年中日戰爭的經驗,裝備部進行了新一代坦克的研發,而研發過程中,有感於之前的各式坦克研發計劃有著重疊,而且噸位大小有些交叉,導致前後坦克的零部件無法通用,因此提出了通用化底盤的構思。
我們裝甲司的大方向是,根據噸位劃分數種固定噸位的底盤,而根據這些底盤設計製造相關的裝甲車輛,比如在二十五噸級上,就是採用了T9系列坦克的底盤,日後這一噸位的各式裝甲車輛也會選用這一底盤。此外在十噸級上,我們還有T8系列的底盤。但是即便有了這些,我們依舊缺乏三十噸以及四十噸位的底盤系列。而舊有的T7系列坦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