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9部分

是推薦,甚至連經濟發展司的馬寅初都是對這個師弟高看一眼,在陳敬雲面前讚揚了好幾句,當然了,馬寅初之所以對陳敬雲提起這個人,完全是希望把黃乃清拉到經濟發展司裡就職。

當陳敬雲認可了黃乃清後,黃乃清現在的上海分公司投資本部部長這個過渡職位也就可以去掉了,他黃乃清可是被陳氏兄弟親自邀請回國的,回到國內可不是隻擔任一個分公司的投資本部部長就可以的,這對於他黃乃清而言是一種侮辱,更是對他能力的一種浪費,更關鍵的是華夏銀行為了聘請他可是花費了高達三十萬元的年薪以及其他豐厚的福利待遇,在這個普通工廠工人月薪不過五六元,壯年黃包車伕的月收入也不過十元左右的年代,這三十萬元在當時是什麼概念呢,換算成2013年的標準大概是兩億多RMB或者是近三千萬美元。

華夏銀行給出了高達三十萬元的年薪,自然不是讓黃乃清只是去當一個分公司投資本部的部長而已,而是有著更重要的責任等著他。所以在見過了陳敬雲後,華夏銀行的董事會正式聘請黃乃清為華夏銀行投資二部副部長,不過黃乃清的主要職責並不是去主管投資事務,他的真正任務任是對華夏銀行的管理體系進行現代化改革,所以很快他又是被調職到了其他部門,黃乃清相繼任職人事本部副部長,財務部副總監等一些要害部門的副職,以便深入瞭解華夏銀行這個已經膨脹到有些畸形的怪物,併為華夏銀行的現代化改革提出最有效的建議。

數個月後,華夏銀行成立管理組織部,黃乃清擔任總監,並開始著手對華夏銀行的管理體系進行現代化改革,隨後的數個月內華夏銀行內部的一系列要害部門的高層陸續出現變動,而這些變動中一些人悄無聲息的就是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於此同時諸多業務部門進行了合併或者拆分,這是一場耗時很長並且是充滿了看不見硝煙的戰爭,跌跌落落所造成了各種權利鬥爭絲毫都不比政府裡頭的官場鬥爭弱上多少。

華夏銀行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它不可能是個普通的商業銀行,那怕是被剝離了貨幣發行等官方業務後,華夏銀行依舊不可能是個普通的商業銀行,它對共和政府乃至對整個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依舊一天一天的膨脹著,只是這兩年來華夏銀行收斂了很多,透過大規模的對外發放貸款,減少對旗下企業的直接投資以換取更好的公眾形象,而其控股模式也發生了轉變,為了避免民眾的責罵,陳敬雲成立了柳河基金,名字取自福州老家柳河巷,而這個柳河基金由陳敬雲家族全資控股,基金下屬的資產包括陳氏家族在華夏銀行所擁有的股份以及眾多科學實驗室和各種專利,這種間隔控股的模式就是為了避讓民眾天天都能發現陳敬雲是華夏銀行的大股東。而陳敬雲也能夠避開華夏銀行的其他股東,可以隨便投資自己想要投資的事情,很多時候別人都是不太理解陳敬雲的作為,比如那個核物理實驗室這幾年已經先後投入了兩百餘萬元,如果投下了錢能夠見到什麼效果,哪怕是核物理實驗室隨便拿出來樣品來,董事會也會看在陳敬雲的面子上不會有什麼廢話,關鍵是核物理實驗室現在連概念都沒有提出來呢,只是說研究放射線,研究各種理論,總之華夏銀行的那十幾個董事會的成員是沒看到有任何產品出來的跡象,所以這在董事會中引起了極大的反對聲音。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出現,陳敬雲乾脆就另外弄一個基金出來,而且是全資控股,自己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的那種。

為了核彈,就算一年砸下去幾百萬他也不會皺一皺眉頭的。

說起來也怪,幾乎這些基礎性而且是戰略性的科研在現今的中國都是由私人支援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華夏銀行所支援的,真正政府出資扶持科研的專案很少,這個主要是因為政府實在沒錢,所以陳敬雲才不得不用自己的錢扶持科研專案……

說句老實話,現在的南京共和政府就一窮光蛋,這幾年來雖然財政收入節節攀升,1915年的財政預算不過十億元,但是1917年的財政收入預算已經高達十四億,這對於一個剛統一沒幾年的國家而言,其財政收入的增長已經是非常快速了,但是收入多了,支出也更多。造成支出增加的原因軍費龐大是一方面,而更大的一方面是這幾年裡南京共和政府每一年都投入了至少20%的財政經費用於進行國內的基礎建設,尤其是鐵路和水利建設更是耗資龐大。

單單是工業發展經費和教育經費就已經佔據了財政支出的30%左右,而這種情況在未來幾年內還會繼續這樣下去,不過幸運的是,透過多年的談判,尤其是俄國爆發內亂後,中國和英國等國家的關稅談判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