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北洋軍的其他部隊已經進駐蚌埠和徐州,隨時都能夠南下了。為了避免這些北洋軍進入安徽給安徽的我軍造成更大的壓力,參謀部建議從靖江到南通一線渡江,主動開闢第二個戰場,吸引北洋援軍繼續南下江北,必要時候我軍可以在揚州到泰州一線投入兩個師以上的部隊,形成兵力優勢壓迫敵軍。也可以派遣部隊繞過泰州,直接沿著海岸北上鹽城,最後攻佔淮安。如此一來,江北地區的馮國璋第二軍決不可能和現在這樣坐視不管,必然會派遣援軍抵達揚州和泰州一線,這樣除了吸引了更多了北洋軍後,安徽方向的部隊壓力就會小很多!”
“哦,那參謀部打算派遣第三師北上,另外一支呢,是第十一師還是第十八混成旅?”陳敬雲聽罷後很快就抓住了主要問題,從蘇南的渡江的話兵力肯定是不能太少的,不然就不是打別人而是會被別人給吃掉了,至少也要派遣兩個師的部隊。第三師肯定是要去的,但是剩下來的一支部隊就不好解決了,駐紮上海的第十一師現在炮兵團還是空的,缺乏炮兵團的第十一師根本無法承擔主要作戰任務,而第十八混成旅兵力過少,加上炮兵力量也太小。
沈綱今天既然來向陳敬雲報告作戰計劃,自然是早有準備的,當即道:“此時蘇南渡江計劃中,以第三師為主力。而第十八混成旅將擔任第三師的預備隊。另外從南京抽調一個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營臨時加強給第三師。之後的常州、蘇州一帶的防務移交給第十一師。”
陳敬雲聽罷後略微沉思一會,然後問道:“第十八混成旅原本是預計用在蕪湖方向的,現在參與到蘇南渡江計劃的話,安徽那邊的增援兵力怎麼解決。另外九江和安慶方向已經發現大批了北洋軍,九江方向的第四混成旅已經和北洋軍進行了小規模的交戰,而前線回報說對方兵力不少。“
陳敬雲在擔心什麼沈綱自然知道,不外乎就是怕九江和安慶那邊因為兵力過少而被湖北段芝貴的第一軍突破了防線,進而威脅到江西和安徽的安全。
當即沈綱道:“總統放心,我軍目前在九江有第四混成旅在,安慶也有第十五混成旅。除了這兩支野戰部隊外,安慶還有一個守備團,南昌也還有一個守備團,這加起來擔任防務還是不成問題的。再者如果局勢出現變化,我軍還可以從蕪湖運送兵力過去!”
國民軍原本駐紮蕪湖的第十六混成旅已經出發前往巢湖,而接任的乃是第十七混成旅,將會視情況增援合肥或者是安慶或者九江。除了這個第十七混成旅外,蕪湖還有一個守備團。
必要時候,這個守備團也是可以派上戰場的,國民軍的整編的這些地方守備團裝備一般,幾乎就是清一色的步槍,除了少數幾個重要城市的守備團外,其他地方的守備團都沒有裝備輕重機槍根別說火炮了,而兵員上絕大部分也是來之於投誠皖軍、蘇軍、贛軍等,只有駐紮福建和浙江兩省的守備團才是新招收的本地新兵。
由於在國民軍的軍事體系中,地方守備團的任務只是用來維護地方治安,平時也就是打打土匪和豪強,是不會直接上戰場野戰的,甚至連給主力補充兵員都用不上。如此情況下自然就不可能對地方守備團投入太多,處於節約軍費的目的,這些地方守備團計程車兵軍餉要比正規軍的低很多,兵員的素質也遠不如正規軍。
國民軍的地方守備團編制是有三個步兵營,每個步兵營轄三個連,每個連轄三個排。一個團的兵力大約是在一千五百人左右,而極少數的地方守備團則是配屬了一個機炮連,比如安慶守備團,南京守備團。由於這些步兵團的編制小人數少,而且耗費也不大,所以國民軍編成的地方守備團還是非常多的,大體上每一個大城市都會有一個地方守備團,然後一些重要地區也會有一個地方守備團。
比如廣東就有三個地方守備團,韶關有一個地方守備團、廣州有一個地方守備團、潮州也有一個地方守備團。而在福建同樣有三個,南平一個,福州一個,漳州一個。浙江有三個乃是杭州守備團、溫州守備團,金華守備團。江西的南昌、贛州、九江也分別有一個守備團。蘇南地區雖然小但是也有兩個,分別是南京守備團和上海守備團。皖南地區裡的蕪湖和宣城也分別有一個地方守備團,現在總數就有了十五地方守備團了,而且還在巢湖、衡陽新設立了兩個地方守備團。
這些地方守備團平時指望他們打仗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到了必要時候,少不得也會讓他們上戰場的。別說是他們了,就連普通的警察們參謀部都是打算納入動員體系來,並對各地的警察進行軍事訓練。
沈綱既然說沒問題,陳敬雲也是詳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