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6部分

而另外一家就是法國,中國陸軍服役的大量火炮基本上都有著日系和法系火炮的影子。

陳敬雲仔細聽著,並沒有插口,等旁邊的人說的差不多時,他才開口:“差不多一噸半的重量,現在用起來怕是有些勉強,不過等以後炮兵部隊摩托化後,這方面的問題應該不大!”

現在中國陸軍的師屬炮兵團中最重的就是1916年式75毫米野炮了,那也不過才九百五十公斤,雖然現在陸軍正在準備著改進現有的七十五毫米野炮,準備設計服役新式的75毫米野炮,但是那設計目標也是把重量限定在了一千一百公斤之內,而且還要求這個重量內把射程提高到一萬米以上,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陸軍是不會要的。

隨著技術的慢慢進步,現在的榴彈炮和加農炮之間的差距也是開始發生變化,在一戰前後興許十多倍口徑的才是榴彈炮,而加農炮也不過才三十多倍而已。而現在技術的進步使得陸軍用的榴彈炮都把身管長度放到了二十多倍,假以時日榴彈炮的身管長度到達三十多倍,甚至四十多倍也是可能的事情。

而了跟上世界潮流的發展,中國陸軍的炮兵發展也是一直沒能停下來,不過陸軍所需要的火炮太多,一下子如果全部換裝新式火炮的話不太現實,所以現在就只能先換裝一個105毫米榴彈炮,而這個換裝計劃陸軍方面也是準備用至少三年來慢慢完成,用五年時間來徹底落實。

所以至少在1930年前,中國陸軍中還繼續會以75毫米山炮和75毫米野炮作為師屬火炮的主力,真正的要全面進入105毫米時代得要1930年以後了。

觀看了這款1925年式105榴彈炮後,陳敬雲又是興致勃勃的觀看了同樣是蕪湖兵工廠生產的155毫米火炮和75毫米火炮,這些火炮蕪湖兵工廠一直都在生產,而且在不斷改進當中。

看完了這個蕪湖兵工廠之後,陳敬雲又到蕪湖坦克廠那邊看了一遍,不過看了後卻是有些失望。

第六百零七章 二十個軍

因為有陳敬雲的存在,所以中國的坦克發展算得上是比較早的國家了,早在歐洲大規模裝備坦克參與一戰的時候,中國就已經是研製出來了T1坦克並裝備部隊,當年的T1坦克可是給予了各國的坦克設計師極大的啟發,一戰中的德國和法國後續的數種坦克都是直接參照的T1型坦克,就連同樣很早發展坦克的英國也是一定程度上借鑑了T1坦克的一些設計理念。

中國的坦克雖然發展的很早,但是發展速度一直不算太快,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的坦克技術幾乎是每隔一個月就能夠得到一次更新,然而中國前面幾年一直只有T1式坦克以及改進型號的T2式坦克,一直到了一戰的末期,中國受到歐洲戰場上新式坦克的刺激,這才開發了T3、T4、T5系列坦克。不過這一系列的坦克並不算成功,雖然比第一代T1T2坦克有著極大的進步,但是效能上依舊無法滿足陸軍對裝甲部隊的需求,加上當時一戰結束後,各國都沒有停止對新式坦克的研究,不管是英國還是法國都相繼提出了一大批新式坦克的研發計劃,所以當時陸軍就是在一戰結束後,根據歐洲戰場上的經驗,提出了研發戰後坦克計劃,而這一研發計劃就是T6中型坦克和T7重型坦克的最開始計劃了。

歷盡數年的研發後,T6、T7坦克才在1922年開始列裝部隊,並且參加了中日戰爭。毫無疑問,兩年前的T6和T7坦克帶給了裝甲部隊輝煌的勝利,但同時也是暴露出來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動力系統故障頻發,長途行軍時拋錨現象極為嚴重。這對於極其強調機動作戰的中國裝甲部隊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問題,所以這兩年來陸軍方面一直著手對T6和T7坦克進行改進,意圖解決動力系統上的問題。

陳敬雲在蕪湖坦克廠看到了T6、T7坦克的最新改進版本,不過雖然有些許改進但是這些坦克依舊沒有根本上的技術革命,還大致保持在一戰結束後的水平。

這讓陳敬雲有些失望,他記得陸軍方面可是提出了好幾次的下一代坦克研發計劃的,怎麼都沒有了下文呢。

站在陳敬雲旁邊的左玉剛也是看見了陳敬雲臉上的神色,當即就是上前解釋:“現在我們看這款T6式C型坦克是T6式坦克的最新型號,針對T6式坦克暴露出來的動力以及火力系統不穩定的問題,透過更換髮動機以及新式的火控系統來提高新式坦克的效能。”

“哦,我記得去年不是有個新式坦克的研發嗎?怎麼停掉了?”陳敬雲向來是很關注新式裝備的研發的,而且一些重要的技術裝備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