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3部分

凱,所以投桃報李,袁世凱任命薑桂題為熱河都統,兼任毅軍軍統,而毅軍這個時候也確定了正式編制二十六營、馬隊三營一哨、炮隊兩營,號稱十萬人,但這也僅僅是號稱而已,真正打起來完全和北洋軍以及國民軍這種耗資眾多的精銳軍隊無法比較。當初國民軍包圍北京的時候,熱河的薑桂題也是派了手下的近萬兵力來增援北京,結果還沒走到北京呢就被當時的國民軍第九師下屬一團迎頭阻擊。

當時的國民軍第九師之93團僅僅是得到了山炮營的支援而已,而當時來增援北京的毅軍足有近萬人,新舊火炮三十餘門,不管是兵力還是火炮數量都是遠勝過當時與之交戰的第93團,第93團唯一佔據優勢的也就只有機槍和迫擊炮火力了。本來第93團的任務只是阻擋毅軍的增援,但但是的93團發來攻的毅軍戰鬥力實在太差,所以就主動出擊,結果就跟趕羊一樣把近萬的毅軍往北趕出了好幾十裡,毅軍逃亡之際丟失了所有重武器。此役雖然雙方都沒有什麼傷亡,但是雙方的戰鬥力差距已經可見一斑。

當袁世凱死了後,段祺瑞決定和談,薑桂題也沒有頑抗到底,而是在第九師進逼熱河的時候也投降了。

本來說按照國民軍對北洋降軍的處理舊曆,不管是俘虜還是主動投降的北洋軍士兵,一律都是加以勸說盡量讓他們加入國民軍,中低階軍官一般也是直接調往其他部隊任職,中高階軍官則是看情況,被俘的,態度不合作的直接送往南京軟禁。但是少部分特例比如段祺瑞,徐樹錚這樣的人則是按照事先談好的條件讓他們繼續擔任高階職位。而薑桂題雖然投降但是明顯不屬於和徐樹錚同類的人,所以在交出了軍權後拒絕了陳敬雲邀請他到南京擔任參謀部高階軍事顧問的建議,而是拍拍屁股去了天津租界享受人生去了。

薑桂題交出軍權後國民軍也就徹底控制了直隸周邊地區,加上東北已經大體平定,那麼北方諸省當中就剩下山西這麼一個地方遊離於南京中央政府的控制之外了,至於陝西和甘肅青海和新疆等地區,國民軍的兵鋒還沒有抵達,一時間也只是表面臣服談不上實際控制。

而山西這幾年的歷程和其他省份差不多,先是爆發了革命,然後少數幾個手握軍權的人掌控了實權,當時山西的閻錫山雖然在前期被北洋軍打的節節敗退,連太原都丟了,但是後來的南北和談救了他,南北和談後閻錫山保住了山西都督的位置,也開始為了自保而投向袁世凱一方,還根據袁世凱的整頓各省陸軍把手下的晉綏軍整編為了山西省陸軍,編有兩師兩旅。等北洋被國民軍擊敗了後,閻錫山又是選擇了臣服國民軍,而陳敬雲授予了他陸軍上將軍銜,並給了第十軍和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這兩個師的番號。於是晉綏軍把番號一改,就是搖身一變變成了中央陸軍第十軍。

縱觀山西第十軍的實力,就可以發現閻錫山的這個第十軍是以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為主力,而這兩個師的前身乃是當年閻錫山起家時整編的一師兩旅,後續閻錫山雖然更改過諸多番號,比如以四個團為核心各自擴編為一個師,加上其他幾支二線部隊號稱達到了六個師,不過只是空有番號而已。所以袁世凱下令各省整編陸軍時,閻錫山也就順勢把那些亂七八糟的番號撤銷,還是以前的一師兩旅為核心整編出來整編為了兩個師的編制,隨後閻錫山接受了陳敬雲的第十軍番號後,這兩個師也就順勢轉為了第二十四師、第二十五師,加上閻錫山手下的山西第一混成旅和山西第二混成旅,就是構成了晉綏軍,也就是第十軍的主要野戰兵力,實際兵力大約在四萬人左右

儘管手中有著好幾萬的軍隊,但是閻錫山一直是沒有安全感的,天天都害怕陳敬雲這個陸士第五期的學長派大軍進入山西。除了加強自身實力外,閻錫山也是派出了親信前往雲南以及廣西甚至四川,分別去找段芝貴以及陸榮廷以及唐繼堯,所為的不外乎就是獲取了一個共進退的承諾。

在閻錫山發給唐繼堯的密電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唇亡齒寒這個詞。

然而雖然大家都明白這個詞,但是真正要做的話卻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要讓這四家自身矛盾都不小的軍閥結成共進退的同盟,其難度不是一般的小,軍閥之間的相互信任是極其有限的,那麼是當年南方包括陳敬雲在內的三大軍閥之所以結成臨時同盟,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除了有著北洋軍這個共同敵人外,更主要的是當時滇軍和國民軍一個在西南一個在東南沿海隔的千里遠,所以這兩方的聯合是有著地理基礎的,而在滇軍和國民軍聯合了後,陸榮廷也是不得不加入這一同盟,不然的話國民軍和滇軍北伐和進軍四川之前就會聯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