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的設計指標,新型驅逐艦以國民軍海軍中現役的六艘美國製造的歲鼎級驅逐艦為原型,要求國產的千噸驅逐艦在效能上不弱於這六艘驅逐艦,即要求裝備四門四寸五十倍口徑的主炮,兩門三寸副炮,八座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航速不得低於三十三節,另外要求在十六節的航速下具備五千海里的續航能力。
這個效能資料基本上就是歲鼎級的資料,中國要造出來這種驅逐艦的話,難度是非常大的,艦炮的問題好解決,東南鋼鐵公司在經過了兩年時間的沉澱後,已經是和引進的諸多專利技術吸收的差不多了已經能夠提供合格的造炮用鋼,甚至東南鋼鐵公司連CKC裝甲都已經在美國專家的幫忙下給仿製了出來,所以只要具備了合格的設計能力,那麼造出船體和艦炮來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但是問題在於哪裡呢,在於動力系統!
目前來說,中國國內具備大型動力生產和研發經驗的只有整合了江南製造局、馬尾船廠等前清企業的動力部門的上海動力公司一家,雖然一開始設立上海動力公司的初衷只是為了生產航空發動機,但是他們同樣還有著建造蒸汽機的經驗和技術,航空發動機遲遲無法解決的同時,他們的蒸汽機部門卻是發展迅速,除了為諸多工廠以及福樂電氣提供蒸汽機外,他們的船用動力部門也為江南造船廠以及馬尾船廠設計建造了眾多貨輪所用的三脹式蒸汽機,隨後又是為馬尾船廠的長樂級炮艦提供了三脹式蒸汽機,以及專門為那艘四百噸遠洋驅逐艦設計研製了新式的三脹式蒸汽機。
從目前而言,上海動力公司的主業務已經變成了船舶動力,其生產的三脹式蒸汽機雖然比起列強國家的產品要差一些,但是勝在便宜以及自產,些許的效能差距也是可以忍受的,所以目前中國的兩大造船廠江南造船廠和馬尾造船廠上生產的所有船舶都是使用上海動力公司的蒸汽機。而上海動力公司的另外兩大部門卻是進展緩慢,航空部門的航空發動機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研發了,但是受限於材料等問題導致遲遲無法拿出一個合格的航空發動機來,而現在歐洲爆發戰爭後,法國自身也是開始大量生產飛機,英國也同樣如此。如此一來,中國的主要航空發動機來源就被掐斷,而美國人那邊短時間內還指望不上,他們的航空發動機研究水平還不如上海動力公司自己的呢。不過雖然美國人暫時拿不出來一款合格的航空發動機,不代表著他們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而是以前沒有這個需求,為了解決航空發動機來源,上海動力公司已經和美國的幾家公司合作,準備一起研發一款航空發動機。
至於剩下的汽車動力部門,是今年國內工業發展初綱中準備引進一個汽車廠和一個拖拉機廠,為了解決汽車和拖拉機的動力需求,上海動力公司就是成立了汽車動力部門,用引進的技術開始仿製汽油機和柴油機。
上海動力公司的三大部門裡船舶動力雖然發展的最為迅速,但是他們的最新式三脹式蒸汽機也是無法滿足國民軍海軍對新式驅逐艦上的動力的需求,要在一千噸的驅逐艦裡裝備至少一萬五千匹馬力的動力,只有用蒸汽輪機才能達到。
雖然說根據中美兩國海軍合作條約裡有對於海軍相關技術的引進,但是蒸汽輪機這東西不是說拿到了技術圖紙就能夠仿製出來的,這裡面所涉及的眾多技術難點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至少不是上海動力公司一家可以搞定的,這裡頭涉及的是諸多基礎材料學科的東西。
為了順利仿製出蒸汽輪機來,上海動力公司和國內的其他幾家重工企業展開了聯合合作,甚至連民營的南京機械廠都進入了進來並提供了少量的零部件,為了這個蒸汽輪機,華夏銀行可是又投資建設了數個工廠。
動力系統向來都是一整個工業體系的聯合,不管是航空發動機還是蒸汽輪機都是如此,龐大的蒸汽輪機的仿製工作幾乎牽扯到了中國現有的所有工業部門,不敢是東南鋼鐵公司還是三石化學公司又或者是蕪湖重型機械公司都為蒸汽輪機的仿製工作做出了貢獻,歷盡多個工業部門的聯合工作,作為總裝工廠的上海動力公司終於在1914年的七月份試製出來了一臺蒸汽輪機。也是中國製造出來的第一臺蒸汽輪機,儘管這臺蒸汽輪機的質量慘不忍睹,不但攻略只有美國同級產品的七成左右,而且還故障頻繁,但是作為一個試驗品這臺蒸汽輪機無疑是成功的,它讓上海動力公司方面第一次獲得了建造蒸汽輪機的經驗,更讓諸多關聯的工業部門獲取了建造這些蒸汽輪機零部件的經驗,而現在他們所欠缺的就是經驗,有了第一次後,那麼第二次自然就會順利的多,也能夠根據第一次建造時的諸多問題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