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師團,然後隨著時間的過程,雙方的兵力慢慢增加,現在平壤、芥川、安州這一片區域日軍至少已經集中了十幾個師團的兵力。而中國部隊也是已經集中了一個裝甲軍,兩個步兵軍的兵力,另外第八軍已經抵達清川江北岸準備投入戰鬥。以上三個步兵軍和一個裝甲軍就是中國陸軍在戰前部署在東北一帶的主要機動部隊,雖然東北地區的第二集團軍還有其他的部隊,但是也不能全部抽調到朝鮮來,還得留下一些防守部隊,所以是從國內的其他地區抽調部隊。中國陸軍已經進行了動員,大批的部隊正在國內其他地區透過鐵路運輸奔赴東北,之前部署在河北地區的第六軍已經集合完畢,目前已經抵達鴨綠江的丹東,正準備進入朝鮮投入作戰。
“要形成兵力優勢的話,估計還要三到四天左右!”沈綱如此說著。
陳敬雲點頭,對於朝鮮的作戰計劃是他親自批准的,所以對於作戰計劃還是比較瞭解的,又是說了一陣後,陳敬雲道:“參謀部要做好下一步的作戰規劃,另外還要注意彈藥供應的問題。”
沈綱明白陳敬雲說的什麼,那就是隨著中國陸軍的火力加強,物資的消耗量也是成倍的增加,而後勤部門為了供應朝鮮作戰可是花費了不少的功夫,而且隨著前線參戰部隊越來越多,那麼後勤的壓力就會越來越重,現在單單憑藉一條朝鮮鐵路要滿足數十萬部隊的後勤供應,難度是非常大的,後勤部的人已經是多次要求前線部隊節省彈藥。
出了陳敬雲辦公室後,沈綱也沒有在總統府裡有過多的停留,很快就是走出了總統府然後直奔參謀部而去。
一個月前中日戰爭爆發後,現任參謀部總長徐離善上將被陳敬雲調往東北擔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一職,而參謀部總長這個位置自然不可能空出來,陳敬雲也沒有考慮太多,就直接任命了沈綱為新一任的參謀部總長。
而這說起來,也是沈綱第三次擔任參謀部總長了,沈綱第一次擔任參謀部總長是國內統一戰爭的北伐時期,當時他接任袁方成為了國民軍第三任參謀部總長,當了三年後被調任,由袁方再一次接任為第四任參謀部總長。但是在1920年的時候,沈綱再一次被陳敬雲任命為參謀部總長。1923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沈綱被調往東北任東北戰區總司令,參謀部總長一職由馬成接任,戰後東北戰區撤銷後沈綱算是功成身退,和其他上將一樣只能擔任國家軍事委員會的中央委員。1927年後馬成從參謀部總長的位置上退下來,然後由徐離善上將接任。
而等戰爭一爆發,陳敬雲直接把徐離善派到了東北,任職第二集團軍司令,於是乎陳敬雲又把沈綱再一次拉到了參謀部總長的位置上。
中國陸軍的現有體制裡頭,參謀部總長表面上是陸軍的一把手,但是軍方的大戰略一般都是陳敬雲親自敲定,而在1923年後,中國陸軍中的參謀部作戰次長以及作戰司的越來越重要,參謀部的常務也有參謀部常務次長。所以更多時候參謀部總長就是慢慢變成了類似管家的角色,擔任陳敬雲和陸軍之間的溝通橋樑。
相對而言,集團軍司令這個職位就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吸引力,雖然說集團軍也歸屬於參謀部指揮,但對於國內的那些上將來說,集團軍司令一職的吸引力要比參謀部總長的吸引力大的多。這個從當年的沈綱從參謀部總長的位置上調任到東北戰區任司令,現在的徐離善也是從參謀部總長的位置上調任到第二集團軍擔任司令。
不多對這些沈綱倒是沒有太大的心思,他自問在國內陸軍的地位已經足夠高了,功勞也足夠大了,雖然他年紀不算大,但是這些年已經是處於隱退的狀態了。其實不但他如此,其他的幾位陸軍大佬除了少數幾個外,大多數人也都是處於隱退的狀態。
雖然大家都沒有明說,但是也都是怕著陳敬雲來個兔死走狗烹的,所以當年陳敬雲把全部上將級的將領一股腦塞進了國家軍事委員會里,而且大多都是沒有擔任實職的時候,這些軍功顯赫的軍方大佬們都是心裡明白,陳敬雲這是防著他們,所以一個個平時都是低調的很,一般很少離開南京。
這種低調舉動也正合陳敬雲的心意,如果這些軍方大佬們肆無忌憚的頻繁活動,來一個什麼擁兵自重的話,他少不得要學學朱元璋的。
這種關係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陳敬雲需要這些軍方大佬們穩定軍隊,同時也需要這些軍方大佬們在關鍵時刻擔任要職,比如現今戰爭期間的幾個集團軍司令位置,除了那幾個軍方上將大佬外,其他人可沒膽子坐下去。另外一方面陳敬雲也是時刻防著這些軍方大佬擁兵自重,所以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