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就要摒棄。我國現在是日新之國,必須防止鄰國的弊風汙染我文明。(《福澤諭吉全集》第51~52頁)
這種斷絕交流的主張實際上就是對中國實施“鎖國”,因為中國已經很不合他所提倡的“近代文明”了。但是另一方面,福澤又清楚地知道,中國是一個大國,在許多方面是日本這樣的蕞爾島國不可比擬的,並時時在文章中流露出對中國的複雜心情,鄙夷之後,則是嫉妒。1884年,福澤諭吉在《日本不能被###所遮蔽》一文中,強烈地表現了與中國的競爭意識。他認為,由於中國面積廣大,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與西洋人的利害關係大,所以在東亞國家中,西洋人更重視中國,中國的名聲在西洋很響,西洋人對日本相對不夠重視。對此,福澤認為,日本要不被中國所遮蔽,“就要進一步不斷地採用西洋文明的利器,擴大貿易,伸張國權”。而在嫉妒之後,就是豔羨、垂涎中國的地大物博的富足,所以儘管福澤盡情地表達了對中國的不屑和厭惡,另一方面卻又主張日本人應多多到中國去,他在《到###去應受獎勵》(1883年)一文中,認為日本人到中國去的太少,鼓動日本的“有為之士”多多到中國去闖蕩。為什麼呢?因為“###是天興的富國,大河直達四境,有舟楫之便,金銀銅鐵,礦脈歷然,沃野千里,可謂東方田園”,因此他鼓動日本人要大膽西渡,將“###的四百餘州”,作為經營事業的地方,這樣一來,“大至國權擴張,小到一身榮華,都有好處”。這就是他提出的為什麼要獎勵日本人“到###去”的理由。“大至國權擴張,小到一身榮華”,如此而已。事實上,此後的許多日本人或成群結隊,或隻身闖蕩,懷著各種目的,紛紛來到中國,其中許多人成為日本對華侵略的先行者。可見福澤諭吉的“脫亞論”、對華鎖國論是思想層面上的,而在軍事經濟層面上,他是主張對中國“積極進取”的,而以經商等和平的方式到中國去搞“國權擴張”,畢竟不能儘速,也不能盡興。所以,福澤諭吉最推崇、最力主的,還是武力侵華。
二、日本近代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
福澤諭吉是一個典型的窮兵黷武主義者,也是日本近代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他在《通俗國權論》一文中說過:“百卷外國公法不敵數門大炮,幾冊和親條約不如一筐彈藥”,表明了他對武力的崇尚。他在不少文章中無所顧忌地大談戰爭的好處、打仗的好處。他反覆強調:“和外國的戰爭未必是凶事危事”,他在《和外國的戰爭未必是凶事危事》(1887)一文中開門見山地說:“兵為凶事,戰為不祥,古今皆以為如此。沒有人不希望國家無事太平。然而,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地點,打仗未必是凶事,打仗未必是不祥之事。”究竟在什麼時間和什麼地點和“外國”打仗是好事呢?統觀福澤諭吉的全集,答案十分顯然,就是在那個時候、在朝鮮或中國土地上跟中國打仗。和中國打仗之所以是好事,就是因為日本可以從中“擴張國權”。
當年的福澤諭吉密切關注著世界及亞洲的局勢和動態,從不放過一切可以從中國得到好處的機會。如1891年當他聽說英法等國因中國國內焚燒教堂、殺傷外國傳教士事件而正與中國交涉,若中國不答應,便組成聯合艦隊佔領上海吳淞口,他便寫了一篇題為《###的交涉事件是我國的好機會》的文章,指出:“今我日本在東洋立國,與###有極大的利害關係,必須高度予以注意。以我所見,目前的〔列強〕與###的交涉,是我國國權擴張的一大機會。從我國的國家利益來看,求諸###的很多,不一而足。”他接著舉出的有:希望修改以前的條約(指《天津條約》——引者注),使日本商人直接進入中國內地,還有朝鮮問題、臺灣問題等等。眾所周知,1900年日本果真加入了主要由西洋人組成的八國聯軍,侵入中國大撈一把,從而又一次在中國伸張了日本的“國權”。福澤諭吉早先提出的這一“莫失良機、趁火打劫”的“建議”,自然是產生了一定作用的。
1884年10月,福澤諭吉在《東洋的波蘭》一文中,對當時正在進行的中法戰爭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和法國的戰爭——福澤稱為“法清戰爭”——“是###滅亡的伏線,即使一時得以和解,今後不可挽救的頑症,必由此事件引發出來”。在他看來,現在的中國就像此前歐洲的波蘭,免不了被列強瓜分的命運。應該說,在這個問題上,福澤的看法基本沒有錯。然而,福澤強調“###必被分割”,並非同情中國的命運,而是為了鼓動日本人參與“###分割”。他在文中附了一張《###帝國分割之圖》,稱是一位“在外國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