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讓朱高熾略帶幾分驚奇,可是旋即,他露出笑容,領著大小官吏,上了前去。
不經意的時候,朱高熾深深的看了一眼尾隨其後的解縉一眼,壓低聲音道:“大食人的船,實在教人驚歎,來的為何只是一艘?”
解縉道:“據聞是船隻太大,縴夫不足,只好分批拉來。”
朱高熾笑了:“得傳出話去,讓大家都來看看這稀罕的大船,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讓大家瞧瞧世面也好。”
解縉微微一笑:“殿下放心,早已安排好了,微臣有幾個朋友,只要他們來,這南京城的人都要來。”
朱高熾莞爾一笑,沒有再說什麼,堆著笑,已朝過了棧橋迎面而來的大食人那邊去了。
…………………………………………………………………………………………………………………………………………………………………………
整個南京震撼了。
這南京城裡頭,一般的讀書人,往往都是科舉,而後做官,若是科舉不成,就繼續讀書,直到中試為止。還有一些,屢屢名落孫山,自暴自棄,索性改投別業。
可是總有那麼幾個讀書人,未必就肯走這兩條路,他們既不科舉,也不去經營其他的生業,反而每日遊手好閒,結社談玄。
建文之後,風氣開始變得開放了一些,對讀書人的管束也不再那麼嚴格,甚至某種意義來說,還有那麼點點的縱容,蓋因為皇帝老子身居宮中,誰認識你哪根蔥,所謂鞭長莫及。而內閣到六部,再到各個衙門,這些官員,多是讀書人出身,自然不會對‘後進’進行打壓。否則便是捅了馬蜂窩,少不得受士林抨擊幾句。
於是乎,只要你不要太過離譜,讀書人都沒人管的,自此,結社的現象就死灰復燃了,一群讀書人湊在一起,尋個幽雅之所,隔三差五湊在一起,或是作詩,或是論史,好不輕鬆。
而這麼一批人總會有佼佼者,這些佼佼者便是名士,他們總是社中最出彩的那麼幾位,最是吸引人的眼球,自然,他們的學問也必定要好,品德也要足以令人敬重,這種人物,莫說是尋常的讀書人,即便是在朝為官之人,見了他也是佩服。
王賓和王逵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們乃是江右少有的名士,風噪一時,做了諸多的詩詞,深受士林的好評,幾乎走在哪裡,都有無數人倒履相迎,更難得可貴的是,他們還是山人,這山人可不是隨意叫的,所謂山人就是隱士,也就是不願出士做官之人,有這樣的好學問,卻不肯做官,視名利為糞土,這樣的品行,更是叫人為之傾倒。
於是,所有人都能與這樣的人結交為榮,即便是內閣和翰林裡的人物,也偶爾會請他們去府邸中坐一坐,偷了半天的浮閒,談古論今。
而之所以京師震動,問題便出在了這裡,這兩位仁兄一起結伴去了龍江。
龍江其實並不是什麼好地方,那兒只是近郊,雖然南京不斷擴充套件,早已不只是城內的規模,城外亦有諸多屋舍,可是龍江還是太偏了,除了一些泥腿子,去那兒做活,一般的才子佳人,自是絕不肯去的。
王賓和王逵不但去了那兒,居然還為一艘海船所震撼,隨後,他們在那兒作下了一首詩詞,稱讚了幾句大船,竟還流連忘返,竟是不肯回城。
這段佳話是否誇張,只怕誰也說不清楚,不過這些事蹟,早在讀書人的圈子裡瘋傳,於是乎,許多人便勾起了好奇心,反正也不遠,閒著又是閒著,去看看也好。
大家成群結隊,彼此相邀,便興致勃勃,紛紛往龍江那兒去了,那龍江上,停泊的大船越來越多,竟是差點堵塞了河道,而那兒本就沒什麼風景名勝,讀書人對此,自然不會有什麼興致,這注意力,自然而然便轉到了令他們震撼的大船身上。
……………………………………………………………………………………………………………………………………………………………………………………
第二章送到,最近不知道怎麼搞的,老是頭暈,哎,求點月票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