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政進殿,朱棣此時正在交代幾個大臣事務。
他倒是不避諱郝政,繼續道:“河南的災情刻不容緩,事急從權,那些受災的百姓是何其的艱辛。所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這是詩經中的話吧,農人辛苦啊,七月要冒著烈陽耕種,九月婦女就要開始做衣衫,十一月以後進入寒冷冬天,許多人連粗布衣衫都沒有,如何捱過年關?而眼下偏巧又遇到了災荒,朝廷若是不賑濟,那朕養士何用?楊榮的這份章程倒還算中肯,許多賑濟的法子也顯得很老道,他雖是翰林,卻比戶部那些大老爺要務實得多,朕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民可欺卻不可衣食無著。平素你們這些人上瞞君上,下欺黎民倒也罷了,百姓們咬咬牙也能挺過去,可是眼下災情如火,缺衣少糧,再拿不出辦法,這就是官逼民反了。告訴戶部,再難也得按著這個章程辦理,朕不管這些,辦不成就滾吧,國子監這麼多監生,天下這麼多舉人,難道就不能選拔出來?太祖皇帝當時,也不曾聽說過這大明朝的官沒有人填補,戶部尚書夏元吉人是忠厚的,就是太因循守舊了,不能如此,斷不能如此,戶部掌的是錢糧,管的是天下的生計,不能什麼事都非得按章程辦,錢糧不足就想辦法挪一挪嘛,比如給藩王和勳臣的歲俸就可以暫時挪借嘛,難道這些人會餓死?朕看不會,就這麼著吧,把朕的話記牢,再不可糊塗了。”
幾個官員連連點頭,乖乖的告退而去。
朱棣端起案上的茶盞。不由得意的笑了:“呵……這些傢伙,真當朕是大老粗,朕就不會引經據典?”他頓了頓,隨即朝郝政道:“郝愛卿,想來是等急了吧。”
郝政道:“微臣不急,正好看看陛下如何理政。”
朱棣笑了,道:“過幾日,你就要去安南了,安南那邊恰好有一份捷報來,沐晟這先鋒副將帶兵恰好大破安南軍馬。斬首三千餘,安南大敗,估摸著是要求和了,不過……”朱棣冷笑著繼續道:“朕有這樣容易哄嗎?不聽話,就要將他一巴掌打到倒地不起。哪裡有等他見勢不妙就想苟且的道理?因此各路大軍依舊還要進擊,不滅胡氏。誓不還師。你這遊擊將軍干係也是重大,負責的乃是糧道的安危,切不可大意。”
郝政道:“微臣敢不盡心竭力。”
朱棣喝口茶,道:“單盡心竭力不成,你終究是第一次上陣,忠心是有。報效之心也有,可是你得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多看一看,多學一學。瞧瞧別人怎麼做,這兵又當怎麼掌,這裡頭牽涉的可不是小事,不過朕會給你安排副手,你多聽取他的意見,想來不會出什麼差錯。朕今日喊你來,倒是有事和你相商,你們郝家也算是忠良之後,昨夜你們父子護駕有功,皇后對你們很是感激,如今朕和皇后都抱著知恩圖報的心思……”
郝政謹慎地道:“微臣豈敢。”
朱棣搖手道:“你不必急,先聽朕把話說完,皇后呢,對郝風樓很是喜歡,這也算是緣分吧,因此頗有點收郝風樓為義子的心思。自然,朕知道你郝家是三代單傳,自然不敢教你們郝家無後,因此便有個折中的法子,便以岐陽王李文忠的先例來處置,郝風樓繼續姓他的郝,朕給他賜個朱姓,這是入宗令府銀冊的名號,可是你們的香火自然還是你們家的,朕不奪人之美,你還是他的爹,朕是他的義父,如何?”
郝政呆住了,老半天沒有回過神來,這是天上掉餡餅啊,只是事發突然,倒是使他一時不曉得如何回答的好,嘴唇蠕動了一下,愣是發不出聲。
朱棣笑道:“這畢竟是大事,你若是一時不能決定,朕也不強人所難,你可以想一想,什麼時候想好了再給朕一個交代。”
郝政二話不說,拜倒在地,道:“犬子何德何能,承蒙陛下和娘娘如此厚愛,莫說是依舊保留姓氏,縱是微臣老無所依,這等恩澤亦是不敢不受,陛下……微臣沒有不答應的道理。”郝政說話的時候都有點顫抖了。
養子啊,郝政當然曉得,這是大明朝,在這大明朝總是內外有別,外臣再如何厲害,終究是外人,你便是再如何厲害,除非有徐達那般的功勞才能勉強在死時掙一個王爵,可是作為養子,可就輕易得多,再有領兵在外的大將,難免受人懷疑,可若是養子,誰敢說什麼閒話?這裡頭的道道,誰都看得清楚,即便是為了兒子的前程,郝政也一萬個答應。
朱棣精神一振,道:“這就好極了,那麼待會兒朕便命郝風樓去認親,他人在外頭罷?你去請他來。”
郝政猶豫了一下,道:“那麼,微臣就告退了?”
朱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