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不給工資白加班事,沒好處誰會幹呀,有那工夫他還不如繼續研究改革自家永業田的水利工程,以確保減少洪旱自然災害造成的糧食減產。

只是,有些事不是你想冷處理它就一定能冷處理的。

沒過多長時間,大概不到半個月吧,宮裡突然就來了一道旨,讓孟修撰負責找尋棉花一事,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

於是,孟明遠就知道自己被國公府那幫人給賣了,估計應該是國公爺那老傢伙乾的,因為也就只有他能溜達到宮裡跟皇帝嘮嗑去,再順便賣了他。

他不得不仔細用力回想前世見過的棉花模樣,圖一改再改,終於確定了一張最符合記憶中棉花樣子的圖交了上去,讓他們多複製幾張分發下去,先從京城開始地毯式搜尋。

他本來是沒抱太大希望的,已經計劃直接去信讓邊疆的官員幫忙找了,結果,十幾天後,竟然真的就在京城某權貴人家的花園角落裡發現了棉花的蹤跡。

等到下面的人拿了成熟的棉鈴過來後,孟明遠立時無比肯定的確認這就是他要找的棉花。

那十幾株棉花立時就成了重點保護物件,而且棉花種子也確定了找尋的方向和方法,那家花匠處還有剩下的一小包。

向那家權貴徵用了那名伺候棉花的花匠,由他口述,而他筆錄,把棉花種植的前後事項全部捋順一遍,再上呈戶部主事存檔,同時也訂製成冊放入翰林院書庫之中,以備後來人查詢。

把成熟的棉花采摘,彈花。

可惜,得到的熟棉花實在有限,加上那花匠以往存留下來的也沒多少。孟明遠只能儘可能利用這少得可憐的實物做出讓人信服的東西來,首先是保暖,這也算它最顯著的功效了。

他讓丫環蓄了棉花縫了一個成年男人拳頭大小的布袋,又以同樣的絲棉之物充裝木棉縫了一個相同的,然後讓人體驗比較。

至於紡線這事,就只能找熟練的紡織工匠,反正他既不懂種植也不懂紡線,只是知道它的功用罷了,統籌一下也就是了。

要說人才這東西啥時代都不缺,關鍵你能找出來就成。

那麼點東西弄出那麼點線,竟然還真有人能給織成布。

不服不行!

皇帝下旨,明年先種個幾十畝棉花出來,結果種子不夠,幾十畝別想了,幾畝都夠嗆,所以就成能種多少就全種了,然後再派人出去蒐集種子。

在這樣忙忙碌碌中,元德二十五年就過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