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五章 財閥崛起

最大的其實就是郝家。

暹羅一旦設資政院,國內的各大利益集團必定會分裂,這就意味著這國政上的事,表面上誰都有話語權,而實際卻是誰都做不了主,而郝家距離那兒並不遠,完全可以藉由華商,還有一批從交趾商貿中得利的暹羅勳貴來左右暹羅的一切,暹羅的派系越亂,郝家的影響力也就越大,而後趁機不斷滲透,不出三年,這暹羅不但要遍佈漢民,而且很快便會被諒山和當地華人商賈控制絕大多數的土地、山林、礦產,而這些人,本就和郝家穿的是一條褲子,經濟上控制之後,接著便是陳學藉此發揮影響,在文化上進行侵蝕,至於政治上,資政院這等模式,本就是為金錢控制政治服務的,金錢在誰手裡,誰就是草頭王,如此一來,郝風樓即便不是暹羅王,卻等於是暹羅的無冕之王,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暹羅的影響,都比所有的暹羅人加在一起要大的多。

十年之後,大量的漢民遷入,當漢民的人口占了半數之後,那麼同化也就正式開始了,那些暹羅權貴,很快就會被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徹底拋棄掉,到了那時,他們即便是心存異志,也早已遲了。

這個大膽的設想,某種意義來說,是出於郝風樓對自身實力的自信,也是對諒山財閥集團的自信,這個財閥雖然未必能染指到大明的腹地,眼下還沒有本事與大明舊有的地主士紳集團對抗,可是要碾壓一個區區的暹羅舊貴族集團,卻還是輕而易舉的。

而現在,郝風樓要做的,就是遊說朱棣,為以自己為代表的這個財閥,創造一個最良好的環境,讓那暹羅成為諒山財閥的溫床。

朱棣似乎也覺得這個所謂的‘建言’有那麼點兒荒唐,只是對暹羅,朝中大臣,即便是聰明如解縉,也是兩眼一抹黑,在這等情況之下,顯然郝家的分量實在不低,況且這暹羅本就是郝風樓打下來的,人家高風亮節,不接受暹羅國王的封賞,若是連這個都否決,不免顯得有些不近人情。

良久,朱棣道:“這件事,朕明日讓內閣那邊議一議,若是沒有問題,就按你說的辦吧。”

郝風樓心裡說,內閣那兒,巴不得自己去做藩王,怎麼肯輕易支援這件事,真若是議了,誰知會生出什麼變故出來?

想到這裡,郝風樓深深看了朱棣一眼,道:“微臣有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朱棣不由笑了,道:“你這個傢伙,方才還什麼話都敢說,怎麼現在,又吞吞吐吐了。”

郝風樓道:“微臣以為,內閣那兒,絕不會同意這個章程。”

“何以見得?”朱棣皺眉。

郝風樓道:“大概是因為不願讓陛下嚐到甜頭吧。”

朱棣身軀微微一震。

這一句話看上去似乎是漫不經心之詞,而且有些雲裡霧裡。可是朱棣卻是聽明白了,不但聽明白了,而且他的眉頭深深皺起,顯露出了幾分厭惡之色。

所謂的甜頭,就是大明能否在暹羅那兒得到的好處,說白了,其實就是開疆拓土,因為一旦按著郝風樓的章程來辦,那麼大明必定要在暹羅駐軍,而暹羅名義上,也就成了大明的疆土。

這便是甜頭,從古至今,皇帝老子要大殺四方,要開疆拓土,往往最大的障礙不是他們的敵人,而是那些所謂計程車大夫,這裡頭牽涉到的,與其說是理念之爭,不如說是利益之爭。

所謂理念,便是士大夫們所遵循的一個觀念,即所謂窮兵黷武不如無為而治,朱棣這樣的皇帝,其實詬病頗多,許多人私下議論,都覺得當今天子好大喜功,這些私下裡的流言,朱棣豈會不知,只是假裝不知道罷了。

可是現在,郝風樓這番話,卻不免讓朱棣變得深沉起來。

不願讓朕嚐到甜頭,這很好理解,因為此番若是徵暹羅能使朝廷從中受益,那麼許多人就會不免擔心,自己嚐到甜頭之後,會對這等事更加有興趣,所以寧願割捨掉暹羅,營造出這場戰爭徒勞無功、徒費民力的局面,這讓能讓朕安分麼?(未完待續。。)

...

...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