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諸省若是增一個小榜,大不了有一些爭論罷了。
畢竟這等事,有人得利,有人失利,失去了好處的要罵,得到了好處少不得罵要罵之人,反正旨意出來,覆水難收,鬧騰一些日子,事情也就過去。
可問題在於,眼下這事兒卻是太大了。
陳學,這陳學是人人喊打,若是朝廷在西南以陳學經義為考題,到時考試做八股時,不但要引經據典,還要引用陳學對孔孟的註釋,這樣一來,豈不是所有要考功名的讀書人,都得像從前讀程朱一樣,捧著陳學的經典來讀麼?現在那兒陳學已經推廣的不太像話,若是如此,那就更要不像話了。
楊士奇立即明白過來,自己可能要完蛋了。
現在陛下請自己來說,顯然是智珠在握,他心意已決,決定強行推行此事,以陛下這專斷的性子,一旦下了決心,便是九頭牛也拉不回去,自己若是拂逆陛下的心意,勸諫陛下萬萬不可如此,那麼這陛下對自己的信任,頃刻就要化為烏有。
楊士奇對時局十分清楚,這一次陛下推陳學,是對滿朝文武俱都失望,對那些讀書人,也都有了厭惡之心,偏偏這些人都擁簇在太子周遭,一個個甘願為太子殿下前驅,從趙忠被打死的訊息來分析,陛下這是打算,狠狠挖一挖太子殿下的根基,同時,狠狠給予文官集團,一次痛擊了。
這很符合朱棣的性格。遇強則強,你來硬的,耍手段。玩陰謀,他便釜底抽薪,一擊致命,教你有苦難言,當年殺方孝孺,天下人皆曰不可殺,他殺了。而如今。亦是如此。
這一切,都是陛下準備好了的。
與其說是用陳學來制衡理學,倒不如說是用陳夫子為首的這批讀書人。來打擊朝中百官,包括了諸多的生員和讀書人。
一旦如此,那麼勢必會有大量陳學的官員考取,搖身一變。成為朝廷命官。這些人入了朝班,很快就可和守舊的官員分庭抗禮,偏偏這些陳學的官員,將來必定根基並不牢固,他們根基不穩,勢單力薄,就必須求助於宮中的支援,就必須以天子馬首是瞻。就必須仰賴宮中的鼻息。
陳學是手段,小榜也是手段。一切都是手段,萬物為棋,即是這個道理,自然,能成為天子手中棋子資格的,卻也算是一樁幸事。
可自己呢……
楊士奇才不管什麼理學還是陳學,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都只是表象,什麼聖賢,其實都是幌子,都是工具,是器物,自然,這些東西也可以化為利劍,可以成為殺人的利器。
自己不點頭,陛下肯定要疏遠,解縉人等,對自己虎視眈眈,一旦自己被排擠出核心圈之外,必定要招致報復,到了那時,自己該怎麼辦?
楊士奇覺得,陛下多半就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才有如此的提議,陛下的意思很明確,順著他地話,有肉吃,不聽話,那麼就教自己自生自滅,自己不是解縉,解縉文名天下,又有太子明目張膽的支援,得到百官的擁護,而自己,有的不過是聖寵和一股子聰明勁而已,兩者缺一,都難以立足。
可若是……若是順著陛下的話去做,去和陛下商議具體地章程,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此事傳揚出去,必定是天下震動,而後無數人抨擊,那些憤怒的讀書人,怕都恨不得食自己的肉,寢自己的皮了。
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論選擇哪一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
楊士奇的臉色陰晴不定,他看著朱棣,朱棣也似笑非笑的看他,似乎朱棣很明白他的處境,也在耐心等待他的抉擇。
不能再和稀泥了,或者說,從前的時候,楊士奇或許可以左右逢源,可以與人儘量和氣,即便是解縉,只要雙方都沒有一擊必殺的機會,也絕不會輕易的反目,可是現在,顯然對於陛下來說,陛下要的,就是楊士奇做出取捨,要嘛和外朝那些百官和腐儒廝混一起,要嘛就成為肱股之臣,一心為天家謀劃。
楊士奇心中有些悲涼,他萬萬想不到,當朝中兩股暗流徹底反目的時候,自己竟會被推到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
一剎那之間,楊士奇竟有些心灰意冷,甚至有索性直接致仕回鄉的念頭,他心裡深知,或許現在急流勇退,於自己是最好的選擇。
只是這個念頭冒出來,突的,一個聲音卻在告訴他:“你數十年苦讀,無數人殷殷期盼,莫非想要的,只是急流勇退,只是撒手而去,只是想做一個富家翁?你少年時的志向呢,你不是曾暗暗立誓,要揚名天下,名垂千古,要做周公那樣的人……”
楊士奇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