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6章 草原汗國的成立

北風呼嘯,捲起漫天塵沙,地動山搖的馬蹄聲自遠方傳來。

草原人驚訝的看著遠方逐漸出現的騎兵身影。

巴圖魯可汗的龍纛大旗在牧草上空飄蕩,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他們的解放者回來了。

嘹亮的歡呼聲從羊群中傳來,這是牧民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歡呼著草原人的皇帝迴歸。

巴圖魯率領著大軍,追擊德萊薩斯的帝國軍而去,他們在塔西隆西部又打了一仗。

這次短暫的交鋒,草原人和帝國人沒有分出勝負。

巴圖魯在發現當下不是進軍中部,滅亡帝國的良機後,便迅速做出了抉擇,選擇引兵而還。

駿馬馳騁,騎兵們在草原上狂奔,晝夜星馳。

他們在桑乾河口作了短暫停留,這裡牧草茂盛,盡是帝國人的血肉滋灌。

在偏南的渡口,大軍渡過桑乾河後,便直奔大湖旁邊的最大城市——底格里斯而去。

底格里斯,或叫狄格里斯,因為瀕臨於大湖,向來不缺乏水源,因而成為草原上最繁盛的城市。

這裡位於草原腹地,有南北的山脈阻絕,旁邊還有一條廣闊的桑乾河,因而亦可謂險要。

如今的底格里斯城中,熱鬧更盛往日,城內的草原人接踵摩肩,人擠著人,城外綿延出了上百里的帳篷和營地。

草原上但凡有些家產和餘力的人家,都不願意錯過這等千年盛事。

他們拖家帶口的驅趕著羊群,載著帳篷前來。

人群聚集之下,形成了無數個集市,牧民們在集市上穿梭閒逛,或者擺攤,互相各取所需。

在底格里斯城中,一大群奴隸正在辛苦的勞作,忍受著草原人的鞭子。

在他們的奮鬥下,一座祭祀撐犁騰格里的建築逐漸成型。

這座祭壇四周環繞著神廟,神廟之中塑造著雕像,雕像下面的大石頭上,刻著草原人的史詩和傳說。

這裡是草原人的英靈殿,為英靈殿所環繞著的圓形高臺,便是大可汗祭祀撐犁騰格里。

另一邊的大帳之中,巴圖魯身著華服,與諸位草原勇士一同縱酒歡歌,在他身側站著的,是一位繼承了草原人傳統的薩滿國師。

在座的所有人看見薩滿的裝飾,無不流涕。

自從帝國人入侵以來,草原人已經失去明面上的薩滿信仰許久了。

一座座聖光教廷的教堂,佇立在草原的各個城市中,在城鎮中,都是帝國人頌揚聖光之名。

只有在那些教士懶得去,又榨不出一點油水的部落中,薩滿們才頑強的存在著。

他們為草原人治療疾病,舉行婚禮,葬禮,參與著遊牧民的一生。

草原是割裂的,分為了上流和下流,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然而今天,薩滿國師,再度光明正大的出現在底格里斯之中。

他無需擔憂聖光教廷的針對,因為庇護著他的,是當前草原上無可爭議的至尊——巴圖魯可汗。

宴會進行了多日,據說年輕的巴圖魯可汗,宴請了每一位草原上的勇士。

在多年以後,每個草原勇士在自稱時,還都會宣稱在巴圖魯可汗的大帳中喝過酒。

由此可見,巴圖魯可汗的大帳確實了不得,能擠的下這麼多人。

在薩滿國師選定的吉日裡,巴圖魯可汗不再宴飲眾人,而是一大早便起沐浴更衣。

早已經準備好的隊伍,陪伴在可汗的兩側。

在祭壇前,眾人盡皆俯首,唯有巴圖魯可汗一人登上了臺階。

他站在堆起來的柴堆前,仰望蒼天,隨後一把點燃了這堆乾柴。

火焰升騰,大漠孤煙,巴圖魯可汗心潮澎湃,他拜祭了三下,在心中許下了心願。

隨後巴圖魯轉身,望著四周的人群,高聲大呼道。

“我巴圖魯,在此即位撐犁孤塗,稱可汗,自此以後,草原人不得取名撐犁,亦不得取名騰格爾。”

“凡草原人的貴族,稱臺吉,臺吉以下為那顏。”

“臺吉和那顏,皆有大小之分。”

“統軍而出的,叫做太師。眾多百姓,稱作兀魯思·亦兒堅。”

“禁衛軍,稱作怯薛······”

在巴圖魯可汗的宣告下,規定了草原汗國的各種規矩。

汗國實行君主制,由巴圖魯擔任君主,其下是各位貴族,分為大臺吉,小臺吉,大那顏,小那顏。

依據其名位不同,各佔據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