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帶上家長。
其實就是讓家長比拼。
這麼小的孩子能折個紙就不錯了。
“手工製品不能用筷子嗎?”
蘇晨反問一句。
跟拍大哥一愣,無言以對。
“能。”
“那是不是要手工做?家長和孩子是不是都需要參與?”
“是。”
“做完的東西算不算手工製品?親自互動的目的達到了嗎?”
“呃……達到了。”
“還有培養家長和孩子的感情,培養了吧?”
“培養了,培養了。”
蘇晨兩手一攤。
“所以,我帶筷子有錯嗎?”
“沒有。”
攝像大哥無力反駁。
直播間裡的觀眾也都找不到反對的說辭。
蘇晨發動小電驢,在鏡頭的關注下離開。
路上,甜甜問蘇晨:
“爸爸,你把錢都給了媽媽,我們明天怎麼辦?”
“明日事明日說,快樂一天是一天。”
甜甜撇撇小嘴,明顯有點不相信。
等他們來到現場,偌大的廣場上已經人山人海。
停車場上的豪車雲集。
蘇晨把小電驢放好。
“甜甜,你今天做什麼?”
“你做什麼?”
那個小朋友和爸爸從豪車中下來,驕傲的抱著一塊木頭。
“雕刻。”
小朋友的爸爸停好車過來。
“快走吧。”
蘇晨也帶著甜甜向會場走去。
“爸爸,木頭能做什麼?”
“根雕,一種傳統手工藝,很漂亮。”
“爸爸,為什麼幼兒園活動,都是大人做?”
蘇晨蹲下身,撫摸著孩子的小臉蛋:
“這是親子活動,需要我們一起配合完成。”
此時,彈幕上卻出現了一些聲音。
“我家孩子每次學校活動,基本都是我去做的。”
“幾歲的小孩,會什麼手工,都是讓家長去比拼。”
“這種事,我都讓孩兒他爸去,我丟不起這個人。”
“甜甜這麼小都看到了問題,社會卻視而不見。”
“學校的活動,包括手抄報,都是家長的。”
“人家都根雕了,不知道蘇晨準備做什麼?”
“幾根一次性筷子,能做什麼?”
“男人,不會做手工,也正常。”
“剛才那位家長就要做根雕。”
“一個人能有一樣出彩的就不錯了,蘇晨會國畫,再會做手工,還讓不讓別人活?”
“這次活動是全場直播,市裡很重視這次活動。”
“聽說是省裡都要舉行,每個市的獲獎獎品要去省裡參賽。”
“市長,教育局,都過來參加活動。”
“祖國的未來,自然是要放心上。”
“你們看見黃敦老師了嗎?”
“哪兒呢?哪兒呢?”
“現場直播鏡頭晃過去的。”
“黃敦老師也來了,我現在就要去現場。”
“我也要去,正好還可以問問蘇晨培訓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