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相處讓整個劇組的氛圍一直都相當不錯。
比起陸非,或許他們不一定理解程式化的表演和體驗派區別在哪,但總歸是在這樣的細節思考中愈發貼近角色。
這也是蘇然最想看到的畫面。
因為在拍戲的時候都足夠投入,所以當遇到突發情況的時候,每個角色都會有不一樣的反應,而且這種反應也愈發真實。
蘇然這才能在拍攝的時候,不斷地給全景畫面而不是近景特寫。
最開始發現這一特點,還是在一場本不算太起眼的戲中。
在雨林裡,吳邪沒注意的情況下沾染了蟲卵,快要暈倒的時候,張起靈第一時間發現情況不對,立刻閃現了過去。
此時胖子和潘子都還在震驚中,而阿寧則是一個非常帥氣的持刀動作後,把刀握成了最方便格鬥的姿勢。
這一點也是在拍攝之前對戲的時候,阿寧的演員自己被引導著覺察出來的。
每個人的戲份都不多不少恰到好處,所以自然會對自己的戲份深入鑽研,又在對戲過程中不免受到其他角色的影響。
此時阿寧的手下已經全沒了,而現場經驗最豐富,戰鬥力最強的張起靈是阿寧完成任務最大的依仗。
她或許沒有盯著吳邪,但一定注意著張起靈,所以看到張起靈突然有動作的時候,阿寧才會以為有危險而立刻警覺。
蘇然也是嗅覺敏銳,當時就給了阿寧的演員一個手部特寫。
自此,蘇然就發現了一個很妙的方法,拍攝的時候不單獨補一個人的站位,而是自然而然地跟著幾人對戲的反應給鏡頭。
當然,偶爾也會穿插一些暗中好笑的細節。
就比如其中有一場,也是雨林裡幾人坐著休息,謝嚮明毫不自覺地踩到了陸非的腳,還在滔滔不絕地衝另一邊說臺詞。
其他人都沒反應,導演也沒說卡。
陸非自然是神色莫名地看了謝嚮明一眼,而後又默默地垂下了頭。
這種無關大雅,但又能讓網友挖掘的小細節蘇然最後當然是選擇保留了。
除了導演以外,演員在和自己的角色深度接觸的過程中也會慢慢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這時候往往就需要一些肯定。
有一場戲,是胖子和吳邪在隕玉門口等張起靈出來。
因為吳邪上一次眼看著小哥進了青銅門,所以這一次說什麼也要等他出來。
但且不說這裡危機四伏,就說補給也沒剩下多少,還不知道人什麼時候出來,會不會出來.....
原著小說裡有相當細緻的一段心理描寫,無論是未知的隕玉,還是無聲的黑暗,都像是要吞噬人的怪物。
就連一起來的黑瞎子和謝小花(解雨臣)都走了,只剩下吳邪和胖子。
胖子太瞭解吳邪的脾氣,所以沒有辦法只能陪他。
這是一段接近於絕望的戲,也是一段很難用鏡頭表達出來的戲。
剛巧上午下過一場雨,道具棚頂上有一處漏水,一開始沒發現,等謝嚮明剛坐下才發現地上是溼的。
於是他這才突發奇想,開玩笑道:“剛好有個水壺倒是可以接水,不過滴得這麼慢,都能等到小哥出來了吧。”
也就是這無心的一言,方新覺卻緊接著覺得這主意不錯。
於是,畫面就變成了——兩人都說等這壺水接滿了就走,結果一個不斷地在水接滿之前倒掉,一個閉著眼躺著休息當不知道。
兩人都知道就算是水接滿了,也還是會選擇等下去,所以胖子倒水的時候都不用問吳邪。
等待有了具象化,三人的性格和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有了形象的刻畫。
當晚飯桌上,蘇然還將兩人即興發揮的這一幕稱為“神來之筆”,引得全桌人一陣鬨笑。
方新覺笑得最歡,拍著桌子道:“哎呀,這都是天真那小子一句話給啟發的,咱們這也算是就地取材,廢物利用了。”
謝嚮明正被誇得不好意思呢,難得的撓頭謙虛道:“哪裡哪裡,還是新覺哥反應快,我這也就隨口一說,沒想到還真能派上用場。”
“不過說起來,現場的道具安排地太好了,你們大部隊人一撤,我都覺得自己跟胖子真的是在等小哥出來一樣,那種心情,太真實了。”
方新覺點頭贊同:“是啊,這場戲咱們都沒怎麼按劇本走,但效果卻出奇的好。感覺有時候太拘泥於劇本,反而拍不出那種真實感。”
陸非聞言,眼中也閃過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