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揮僉事朱由良卻不幹了,站出來反唇相譏:“我認為陳千戶說的沒錯,他林鎮疆就是走了狗屎運而已!不過是江家的一個贅婿罷了,他有什麼本事能擊敗韃子?還不是靠著我們的祖宗託夢,才立下這驚天大功!”
陳路遙扭頭看去,發現說話的正是應天衛指揮僉事朱由良,也是一個自己惹不起的主。
天啟皇帝叫朱由校,崇禎皇帝叫朱由檢,現在的弘光皇帝叫朱由菘,他叫朱由良,自然是皇室宗親無疑。
朱元璋是個好祖宗,小時候吃了許多苦,後來當了皇帝決心好好照顧自己的子孫,不再讓他們吃苦。
朱元璋規定,自己生的兒子都是親王,親王生的嫡長子繼承親王爵位,其他兒子都封為郡王。
郡王生的嫡長子繼承郡王,其他的兒子冊封為鎮國將軍。鎮國將軍生的嫡長子繼承鎮國將軍爵位,其他的冊封為輔國將軍。
輔國將軍向下類推,還有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一直到最低等級的輔國中尉,然後就不降了。輔國中尉的所有兒子都可以繼承這個爵位,並享受朝廷的俸祿。
這一點對於皇室來說比漢朝的推恩令要好,再不濟也能混個輔國中尉由朝廷養著,若是劉備生在大明朝,也不會混到織蓆販履的地步。
當然,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孫後裔吃苦,但後來卻成為了大明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覺得自己只有二十五六個兒子,大明朝完全可以養得起,但卻沒想到在自己死後,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到了萬曆年間,子孫後代發展到了百萬之巨。
剛開始的時候,大明宗室的待遇那是相當不錯,就連最低等級的輔國中尉也有二百石糧食的年俸,要知道一個七品縣令的年俸才只有一百七十石。
但到了嘉靖年間,朱家子孫以爆炸式繁殖,宗室人數已經達到了十幾萬人,光俸祿就佔了國庫的四分之一。
到了萬曆年間,大明朝內憂外患,明神宗一看養不起這麼多“朱”了,便大幅削減這些宗室的俸祿,並且規定輔國將軍以下不再享受朝廷俸祿,你們自生自滅去吧!
由於朱棣篡位的原因,後來繼位的皇帝對於藩王十分戒備,規定宗室不能從事“士農工商”,只能乖乖的當地主,享受朝廷的俸祿。
萬曆這麼一折騰,不能從事士農工商的皇室宗親可就慘了,有地有俸祿的還好一些,那些沒地沒俸祿的就只能流落街頭,混吃等死,空有一個皇室爵位。
明神宗一看這樣也不行,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輔國將軍以下的愛幹啥就幹啥,只要你不造反不和朝廷要錢就行,所以後來就陸續有了宗室子孫參軍出仕。
朱由良就是朱元璋的十二世子孫,和吊死在煤山的朱由檢同輩,爵位是奉國中尉,沒有任何俸祿。
但因為朱由良自幼習武,驍勇善戰,又攀上了首輔馬士英這棵大樹,便被提拔任命為應天衛指揮僉事,與魏廣棟、徐公績號稱“南京三虎將”,共同負責拱衛京師。
雖然“奉國中尉”早已多如牛毛,但以皇室宗親的身份爬到正四品的卻是不多,因此朱由良平日裡自視甚高,目中無人,早已在應天衛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