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與王遊所熟知的所有封建王朝一樣,農業稅佔了朝廷總稅收的六七成,甚至高達八成……
而所謂的農業稅主要指田地的稅收。
例如一塊良田有多少畝,官府就會按照這塊田地的比例來納稅。
封建王朝的人口增長與朝局穩定歸根結底,大多就與這個比例相關聯。
糧食就是金錢!
這話在任何朝代都一樣。
所以田地稅的比例關係到一個家庭是否有能力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通常每個王朝在建立之初都會對整個國家的人口以及可用的田地做一次普查,然後以普查的資料來劃分出每戶最低種田面積。
以這個面積的比例來作為交稅的基礎。
在戰爭年代,或者生產力相對的弱的時期,這個比例會很高,因為要維持統治者的生活以及戰爭的開支只能從下一層的人剝奪……這樣就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一個剝奪鏈。
最下層的自然是最樸實、貧苦的百姓們。
但凡比例到了十取一,那幾乎就要了這個家的命!
時間長了,百姓活不下去。
就可能演變出動盪了!
大周朝已經是種植業相對成熟的王朝了,對比數個前朝也可以佔據一席之地,所以這個比例幾乎到了‘三十稅一’的地步,非常符合封建政權仁政的基礎標準。
即便近些年來大周朝用度緊張,西境混亂再加上南境戰爭,這個比例也從未動過。
王遊在朝中這段時間也沒有聽到哪個戶部官員的提及這件事。
想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朝廷不會在稅收上動手腳,否則引發的一系列反應沒人能承受住!
當然了,
三十稅一雖然被看作是仁政的標準,可是在實際的情況中依然會有變數。
其中最大的一點就是避稅。
並且是合理避稅……
首先朝廷是根據每年的畝產進行納稅,那麼每年的畝產總量就擁有做手腳的空間。
各地官員可能會虛報當地糧食產量,這樣就可以合理的避開交稅……這個方法看似簡單但卻需要非常多的人配合才行。
首先,一定是當地的地主和大家賄賂當地官員才行。
因為官員直接虛報,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一旦被人發現並舉報那自己的烏紗帽就沒有了,甚至連累一家老小。
而且就算他不貪,最多就是拿個保底的俸祿……
能活,活得不自在而已。
可比起掉腦袋的事情,活命肯定更重要。
所以這件事必須是
不會被人發現,就算發現了也不是自己的錯!
而地主們因為真的貪,並且想要與官員繫結,所以他們肯為這件事冒險。
當初自己在奕都縣的時候,鄭主簿便是這麼做的。
而自己接手了這件事之後並沒有深究那些地主的問題,且自己一個子兒也不收,所以你那些地主不敢再給、也不敢再犯,這件事不了了之。
至於另外一個避稅的方法就是在過程中動手腳。
押運糧食需要時間和路程……如果下雨,發生意外,那一批糧食就完了。
只要當地官員能壓住自己手底下的人,這種事情偶爾來一次不會有什麼問題。
王遊雖然並不在戶部任職,可戶部那點事情早就被自己那些‘朋黨’說過了。
據說有時候一年會收到好多地方糧食運送出問題的事。
你要去查,
可能還真有……
但是不是人為就不知道了,而且量的大小也待定。
或許糧食車是撞上了,但是裡面沒有多少糧食,所以翻車的損失並不多!
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有,在很多官員看來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運輸損耗”,合理避稅嘛。
自古如此……
而各地官員也不敢經常這樣做,除非真的不怕死,否則分佈在各地的明鏡司以及督察院隨時可能會發現端倪。
而這些東西還動不了,畢竟已經成型上千年了,你如果改了反倒變成人人喊打的存在。
在王遊熟知的歷史中……
有一個人曾想要改變過,結果導致整個王朝更加快速的走向滅亡。
哪怕張首輔天縱奇才,在這個年代下做如此大膽的改變也會失敗!
所以王遊不能從農業稅下手,而從另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