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9章 糖瓜兒

簡體繁體兩類字,再加上相應的片語,差不多得有一千來個字。

高明啟手中的筆絲滑地在紙張上面移動,什麼是橫平豎直,在這上面體現的淋漓盡致,滿滿當當一張紙鋪滿了字,卻根本不感覺擁擠。

如同整齊的佇列一般,看上去就令人感覺到愉悅。

等他放下了筆,關勝達這會兒都已經不想要他的教材了。

“三兒,乾脆你把這張紙給我得了,我用課本和你換。”

他可不是開玩笑,這種手寫出來的優美字型,看著就比那字跡粗糙的印刷體好看。

“師兄,你別開玩笑了,這紙用不了幾天就壞了,你好好練練字,肯定也能寫出來。”

教材畢竟是專門印刷裝訂的成冊書本,更容易儲存。

關勝達並未強求,不過提起了另一件事,“過年的時候,三兒你給我們寫對聯吧。”

以前家裡用的對聯是託院子的老師傅來寫,雖然不用花什麼錢,總得支一份情。

那還不如讓自家師弟來寫,在他看來,自己師弟寫的東西不比老師傅的差。

“行,這沒問題,只要你們不覺得我寫得差就行。”高明啟點頭應了下來,這點小事自然不會拒絕。

高明啟他自己的書桌早已經做好了,這幾天下班了他在家不是畫連環畫,就是練毛筆字。

所以他才能上手就寫出這般規整的字跡來。

晚上吃完了飯,在高明啟屋子的書桌前,何雨柱已經拎著板凳坐到了旁邊。

在桌子上,就是高明啟下午給他抄寫的簡化字。

高明啟沒啥教課的天賦,不過這些東西簡單易學,他找了塊木板,又用紙包了半塊煤。

他在木板上先寫了五個字,何雨柱雖然沒上過學,但是平常看菜譜也能認識些字,所以他對記憶這些簡化字並不感覺到困難。

“備,準備的備。”

“備。”

高明啟念一個字,何雨柱就在後面跟著唸叨,然後再用筆寫在自己的本上。

何雨柱的字跡就太爛了,歪歪扭扭,要不是知道他寫的是備字,估計分辨不出是什麼東西。

倆人一個教一個學,念字的聲音向外傳了出去,好幾個看熱鬧的鄰居都聚到他們家屋子裡面,藉著和老高說話的空,看他們的熱鬧。

“我說各位叔叔嬸子,你們小點聲,我這腦瓜子都嗡嗡響。”

何雨柱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外間說話聲音響起來,他手下的字就寫不好。

好不容易熬了一個多鐘頭,高明啟教給他二十來個字,何雨柱伸了伸懶腰,露出一副解脫的模樣。

“終於結束了。”

“明天我去買糖瓜兒,到時候給你們帶點。”

何雨柱為了答謝高明啟,讓高明啟突然意識到,馬上就要到小年了。

他口中所說的糖瓜,正是小年這天用的東西。何雨柱不只是給他們購買,連廠子裡一些同事都託他幫忙帶。

臘月二十三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也叫送灶,就是送灶王爺上天。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述職,稟報一年裡這家人的善惡德行,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的時候,灶王像前面的供桌上會擺放上一碟糖瓜兒,一碗清水,一碟料豆秣草。

祭拜的人把糖瓜兒烤化,抹在灶王爺的嘴巴上,意思就是用糖糊住嘴了,見到玉皇大帝時嘴巴要甜,只說好話,不說壞話。一邊抹還得一邊說著:灶王爺,上天嘞,多說好,少說壞。

祭灶的風俗由來已久,往前能夠追溯到周代。不過自從建國以後,過年祭灶的習俗慢慢就在全國各地消失了,封建迷信的行為被人們按壓了下去。

雖然祭灶的習俗不在了,但不影響人們過小年,沒有灶王爺的年畫貼,買來了糖瓜兒就給孩子吃。

如今這年代,物資短缺,平常吃的東西油水少,總覺得嘴巴沒滋沒味,高明啟也樂得吃些甜口東西。

記得前幾年還小的時候,李清過年前拉了幾趟大活,特意買了些麥芽糖給他們熬製糖瓜。

用大鐵鍋把麥芽糖熬成汁狀,待湯汁微微冒泡的時候,再加入了炒制過的白芝麻,持續不斷地翻炒,差不多炒個十來分鐘。炒好的芝麻糖平鋪在案板上,碾成餅狀,放在陰涼處陰乾。

等芝麻糖冷卻凝固以後,就能切成小塊拿來吃了。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芝麻糖的用料簡單,卻是他記憶裡童年少有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