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同身材中等,不胖也不瘦,身上穿著一襲黑色的中山裝,最有特點的就是他嘴巴上面的一字胡,高明啟一眼看上去,總覺得似曾相識,有一種魯迅的感覺。
他一說話就帶著一股子冀省口味的方言,語速稍微快些,就容易聽不清。
馬大同五零年才來到北平,他的口音還沒轉變成京味,說話的時候刻意放緩速度。
“哈哈,同志們快進快進,今後咱們就是一個戰壕裡的同志了,咱老馬就仰仗三位師傅啦。”
馬大同將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他以前在國營工廠後勤工作,對於木工活基本算是門外漢。
但是他知道,只要人盡其用,將正確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工作就能夠正常運轉。
而他要做的事情,是上下協調,安排好工作,做好門市的銷售。
林國斌向兩個師弟介紹了馬經理的來歷,以及今後的工作。
他們這間門店,以後就是由馬大同負責領導經營,三個木工師傅生產製作,完成廠領導安排的生產任務。
“馬經理。”
“馬經理。”
高明啟和關勝達語氣坦然,反正他們只是工人,誰來領導都一樣。
“咱別站在門口了,進來說話吧。”
馬大同張羅著五人一同走進店裡。
為何是五個人,除了高明啟他們三師兄弟以外,還有安排給門店的會計高桂紅。
高桂紅看上去比馬大同歲數要大一些,手裡抱著一本賬冊,從剛才開始就一直站在馬大同身後的門內。
幾人進了屋子落座,馬大同作為本店的經理,自然要給大家相互介紹一番。
他在上任以前,已經提前瞭解過所有員工的情況,只不過單與林國斌見過面。
“高大姐是老會計了,有您在這管著賬目,咱們店裡的錢保準沒錯。”
談話間,高明啟瞭解到,高桂紅以前是大藥鋪的賬房,隨著公私合營被歸併到國營木器廠裡。
大傢伙身份家世都比較普通,交流起來沒什麼障礙,這會兒也沒有那麼嚴格的上下級觀念,木器廠揭牌第一天,他們這家分店的碰頭會開得也是和和睦睦。
時間過得很快,差不多快要到了中午。
店門外又來了一人,人還沒露面,聲音已經傳了進來。
“林國斌,出來拿東西。”
是牛莉。
不只是林國斌,高明啟兩師兄弟也一同迎了出來。
牛莉站在門口,她胳膊上掛著一個挎簍,裡面放著些碗筷。
“給你們拿的,等會兒直接去大食堂吃飯,這還有幾張飯票,以後記著自己帶飯票。”
這句話是對高明啟和關勝達說的,以前鴻興號管飯,如今完成公私合營以後,在魯班廟旁邊的門市裡開辦了木器廠的食堂。
在食堂用餐得用飯票,高明啟和關勝達前兩天休息,不知道這件事情,牛莉早就替他們想到了,忙完了揭牌開業的事,就回了家裡給他們準備好吃飯的東西。
牛莉與馬大同打過交道,對方也知道現在這間店曾屬於牛家,而且如今人家成了後勤的副主任,大小也算個領導。
“牛主任,咱們一塊去吃點飯,正好關於木器店經營我還有許多問題,向你們請教請教。”
“先讓他們去吃飯吧,咱們不著急。”
店裡離不了人,牛莉拍了拍高明啟的肩膀,讓他們幾個先去食堂。
“高大姐,託您帶我這倆師弟去食堂打點飯。”
食堂的距離並不太遠,本來魯班館衚衕的長度就有限,走幾步就到了。
這裡原本是個臨街的房子,看得出來,這裡是倉促間倒騰出來的食堂,牆上的漆很白很新。
從門口走進去,房間裡擺了十來張桌子條凳,已經有人坐下吃飯。
在最裡頭的牆邊,三張一字擺開的桌子上,放著做好的主食和大鍋菜。
牆上掛著的黑板上,有今天的菜譜,不單有米飯饅頭,有窩頭,另一邊還有葷菜和素菜。
幾個穿著白圍裙的廚子正給排隊的人盛飯,沒想到這麼一會兒就已經排起了長隊,三列隊伍,每列差不多都得七八個人。
高明啟的記憶一下子就回到了前世上學那會兒,自從畢業以後,就再也沒有體驗過這種大食堂排隊打飯的經歷。
小小的屋子裡面,此時被擠得滿滿當當,只覺得耳朵邊有無數的聲音傳來。
高明啟探頭看著牆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