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呀,好,哈哈!”
關先生心情大好,外出收到了好東西,又結交著兩位志同道合的忘年交,著實感覺心情舒暢。
於是他帶著高明啟和牛犇在屋子裡鑑賞藏品,兩人有不懂的地方,他也一一講解。
關先生就像一部百科全書,關於這些古玩,他總有說不完的話。
用料材質,歷史典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高明啟今天算是開了眼界,入了門,對於收藏這一行當也有了淺薄的瞭解。
中午,關先生還留他們在家裡吃了頓飯。
臨走的時候,關先生從家裡給高明啟拿了一本趙汝珍的《古玩指南》,讓他當做入門學習的書籍來看。
“這是榮寶齋趙大家編寫的古玩鑑賞,裡面門類挺全乎,當個入門的參考看看。”
“另外還有件事。”
關先生叫住了他們,想了想才說道,“最近從北邊來的蘇聯人,也瞄上了咱們的東西,沒事就愛往琉璃廠這來逛。”
“你們也留點神,到時候別被這夥人給騙了,把自家的好東西讓人買走了。”
關先生這話說完,高明啟突然想起弗拉基米爾來。
這位蘇聯的外交官,不知有沒有和關先生所說的事有關聯,下次去白老師那裡的時候得留點神了。
兩人在關先生家吃了午飯再離開,牛犇往家裡去了,學校給他們放了幾天假。
高明啟踩著雪回到四合院,剛進衚衕,身後就響起一個聲音。
“高明啟。”
“高明啟。”
耳朵上裹著毛線套,高明啟險些沒聽到後面叫他的聲音。
他回過頭,就看見一個穿著軍綠棉大衣,包裹嚴嚴實實的郵遞員。郵遞員步行推著腳踏車,車子上掛著郵遞員專用的提包。
這個郵遞員他認識,是負責南鑼鼓巷這片的郵遞員唐建軍。
唐建軍為人熱情,是個實在的小夥子,每次投遞信件,都要親自交到收件人手中。
高明啟因為訂了一整年的《連環畫報》,他們倆每個月都得碰兩回面,時間久了兩個人慢慢熟絡了。
不過上一期畫報剛送來沒幾天,不可能這麼快就有新的。
“建軍哥,這麼大的雪還出來送信呀。”
“那必須的,誰家盼著信件不是盼星星盼月亮,我要是不早點把信送到了,萬一人家家裡有急事了。”
唐建軍憨憨一笑,他說的輕鬆,但是踐行起來卻要受不少苦頭。
在高明啟的記憶裡,這位郵遞員幾乎天天風裡來雨裡去,就算是冬天嚴寒,夏季的酷暑,每天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要說南鑼鼓巷住戶最熟悉的人,他唐建軍絕對算一個。
“明啟,你爺爺在家嗎?說來也奇怪,今天我一直推著車子走,還能把車胎紮了,真是倒黴。”
“在前頭鋪子裡呢,我來幫你。”
高明啟來到他身後,幫唐建軍把腳踏車從雪裡提了出來。
腳踏車後軲轆的車胎果然癟了下去。
“建軍哥,你去送信吧,我把車子推過去,等會兒你直接到我們院裡來拿車子。”
“好嘞,那就謝謝你啦。”
唐建軍把裝信封的包裹背在肩膀上,向高明啟拱了拱手,就往南鑼鼓巷裡面的衚衕裡去送信了。
高明啟推著腳踏車,來到老高的小攤。
老高也一樣,就算是這樣的天氣也照常出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上天天如此。
他的話也一般,“來來往往的人,都知道路口有個修車攤,萬一我沒在,多耽誤人家的事。”
老高裹在厚厚的棉被下,看到高明啟走了過來,他連忙站起身。
“爺爺,建軍哥的車胎紮了,您看看。”
高明啟把腳踏車斜靠在雪堆邊,老高已經湊過來,開始放氣扒胎。
老高動作很熟練,把腳踏車內胎翻了出來,接著,給這條內胎打足了氣。
高明啟在一旁打下手,從裡面端了一個盆,從暖壺裡倒了些熱水,把盆裡面的冰化開。
然後老高就把剛才打足氣的內胎按在水裡,他慢慢地挪動內胎,仔細觀察是否出現氣泡。
當看到了氣泡,就把內胎拿起來標記好漏氣的地方,他會把整個內胎全都檢查一圈,確保找到所有的漏氣點。
唐建軍的車胎只有個漏氣點,老高伸手在外胎位置摸索,很快就找出一根破舊的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