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勇自從小學畢業後就在家裡幫母親照顧弟弟妹妹,偶爾到外面割草撿垃圾,幹一些零活。
等他十五歲以後,估計也會像李大勇一樣去糧站幹活。
李清還沒開口,身後的李二勇主動往前拱了拱,向高明啟解釋道:“沙灘后街那不少人搬家哩,咱爹帶我們過去拉幾趟貨。”
“你也去?”
迎著高明啟懷疑的目光,李二勇乾脆站了起來,還亮了亮自己胳膊上的肌肉。
“明啟哥,你可別小瞧人,我現在力氣可不小。”
李二勇說的不是假話,別看他才十三歲,可是站起來之後,竟然和高明啟差不多高,而且身材更加健壯。
真不知道老李家怎麼養的孩子,只能說是基因的問題。
一旁的李大勇將他按了下來,小三輪上勉強擠下他們兩人,若是站起來,一不留神就栽下去了。
“沙灘那都一些學校裡的老師,他們的東西大多都是書,讓二勇跟著去,幫著搬點東西不礙事。”
聽聞此言,高明啟想到自己現在也閒來無事,便直接坐在三輪車上,“乾爹帶著我吧,我也和二勇一塊幫忙。”
李清知道高明啟做了學徒之後,每個月只能休息三兩天,怎麼好讓他來幫忙。
“哎別,明啟你一個月歇不了幾天,還是回去歇歇吧,不行我讓大勇陪你去玩會兒。”
“沒事幹爹,我挺長時間沒見大勇了,我們聊會兒天。”
高明啟不住地催促,執意不從車上下去,還向李大勇打眼色。
“走吧爹,有我在,不讓明啟乾重活。”
李大勇主動承擔下來,李清就不再言語,說了聲坐好了,便大力蹬開了三輪車。
沙灘后街位於景山以東,以前是北京大學的舊址,52年的時候就整體搬遷到海淀去了。
現在還有一些大學老師的老宅在沙灘后街,不過上學確實是不方便,李清便接下了一個活,給幾個老師把老宅裡的物品搬到新校址。
等他們到了地方,這裡早就有一個人等著,看到李清等人到來,立刻從三輪車上跳了下來。
“這是我在糧站認識的蔡老哥,人品可不錯,這次的活得找個搭手的,我就找了他來。”
據李大勇介紹,此人姓蔡名全無,聽上去挺怪的一個名字。
蔡全無從面相上看挺顯老,大臉盤子眯眯眼,看向他們的神情倒是顯得十分質樸。
李清顯然也與蔡全無相識,他們碰面後也沒說啥話,互相點了點頭,便走進衚衕的院子裡。
沿著衚衕往裡走,總共有兩個院子四戶人家的東西要搬,確實如果只有李清和幾個兒子,一天的時間估計幹不完。
比較省事的是,這四戶人家都是知識分子,書籍很多,而且極為珍愛這些書籍,早已經將書籍打好包。
高明啟和李二勇撿著小而輕東西往外搬,另外仨人則互相幫襯著把房子裡的大物件挪出來。
等裝滿了兩車,李清蹬著三輪,李大勇坐在他後面,蔡全無蹬著另外一輛三輪,三人結伴前往海淀那邊的新校區。
高明啟和李二勇則坐在主家的院子裡稍作休息,看著主家繼續打包書籍。
“老師,我能看看您這些書嗎?”
高明啟聽聞主家的身份是大學老師,便試探性地問道,他看到院子裡還有不少書籍沒有打包起來。
“您放心,我一定會小心的,不弄壞它們。”
“沒事,你想看就看吧,書籍本來就是讓人來閱讀。”這位老師態度很和善,笑呵呵地示意高明啟隨意翻看。
“謝謝您嘞。”
高明啟得到允許,來到尚未包裹起來的書堆前,小心地拿起了最上面的一本書籍。
他輕輕翻開書頁,這是一本四幾年翻譯出版的外國著作,中文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個年代沒什麼太多的娛樂方式,看書就是其中之一。
院子裡面,主家忙著收拾物品,高明啟捧著一本書坐在臺階上閱讀,李二勇卻已經靠在柱子下打起盹。
不多時門外有人經過,似乎是注意到院子裡的動靜,徑直走了進來。
“周老師,您這就要搬走了?”
“是白老師呀。搬走啦,收拾好今天就過去。來回往返太麻煩了,也不方便照看孩子。”
“唉!真可惜了咱這些老街坊,一下子就走不少。”
這位剛進來的白老師也是附近的住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