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章 白家

高明啟發覺,雖然他和白老師年紀差的挺多,可就像是多年未見的老友,相識沒多久就有很多話題談論。

尤其是在連環畫的方面,兩人的興趣愛好出奇的一致。

早在高明啟到來之前,白孟誠就在他的書桌上放了好些本連環畫,全都是他挑選出來畫技高超、架構完整而且故事性很強的畫作。

“原本我還想找一些畫風簡單的畫本讓你先學習,後來收到你的回信,我就知道是我想多了。你看看這些,全都是近些年的精品連環畫。”

高明啟走到書桌前,桌上每一本連環畫從封面來看都格外精美,看得出來出版社花費不小的功夫。這裡面的連環畫有熟悉的故事,也有以前沒見過的畫本,眼神陷在裡面拔不出來。

這時,白孟誠的妻子李思思端著兩杯茶來到書房,打斷了兩人的思路,“孟誠,先讓小高喝口熱茶,大冷天暖暖身子。”

“謝謝您,李阿姨。”

從李思思手中接過把茶杯,熱氣升騰帶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令人心曠神怡。

李思思沒有繼續打擾兩人,放下東西后就離開了屋子。

高明啟一邊品著茶,一邊翻閱著書桌上的連環畫。白孟誠坐在他的對面,每翻開一個畫本,白孟誠就向他介紹畫本的來歷、作者的生平作品等資訊,對這些東西如數家珍一般。

“這本連環畫的作家叫賀友直,他與我之前郵給你的那本連環畫,《渡江偵察記》的作者同在新美術出版社工作。雖然此人現在還不算很有名,不過他的作品很有意思,有預感以後也會是一位了不起的作者。”

高明啟看著手裡的畫本,確實從畫技上來說,與渡江那本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白老師卻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看來他對連環畫的研究著實不淺。

書桌上的連環畫都很不錯,高明啟一路翻閱完,見識了當代連環畫作者的諸多畫風,大大開闊了眼界。

兩人對坐在書桌前,白孟誠轉過來開始詢問高明啟,關於他的那個故事。

“明啟,你好好和我講講,是怎麼想出來這麼一個故事,這個謝嘎子的人物形象簡直太好了。”

高明啟略微思索一番,組織好語言,說道,“其實是我上學那會兒聽到的故事,有一次有個說書的先生在我們那塊撂地說書,中午吃飯休息的時候,閒著沒事給我們說了一段故事。”

“據說是冀中平原那裡的真人真事,在戰爭年代有一位13歲少年戰士參加了抗日遊擊隊,打鬼子,除漢奸。”

高明啟早就想好了說法,抗日戰爭相關題材的連環畫就往這上面靠,那個年代裡湧現了無數的英雄事蹟,有的被記載下來了,有的卻默默無名。

“那天白老師您郵寄給我的《渡江偵察記》,我看完後腦中就回想起這個故事,便想要將嘎子畫出來。”

白孟誠口中不住地稱讚,“很好呀明啟,你就按這個想法去畫,需要幫助就告訴我,我來幫你想辦法,真想早點看到你的作品。”

高明啟問白老師借了一張紙,伏在書桌上開始繪畫,將腦海中關於嘎子的故事畫了一些。

上一次他只是畫了嘎子和他的狗,這次他把其他的人物落在紙上,嘎子的奶奶,負傷的八路軍老鍾叔,偵察排長羅金寶等等。

時間不知不覺中就到中午了,白孟誠說什麼都不放他離開,非要留他吃頓飯再走。

“明啟你就當陪我們吃點飯,中午就我跟你阿姨在家,倆孩子也不回來,咱們一塊吃也熱鬧。”

據白孟誠所說,他家裡有三個孩子,老大和老三都是閨女,姐姐一直在外地工作,忙得沒工夫回來。妹妹剛考上高中,今天一大早就和同學約著出去玩了。

提及自己的兒子,白孟誠突然想起了什麼。

“明啟你家住在南鑼鼓巷是吧?我家白楊就在那邊的街道辦上班,今年剛分配過去哩。”

聽白孟誠這麼一說,高明啟腦海中想起一個人來,街道辦剛來的白乾事。

從性別和年齡來分析,與白孟誠口中提到的白楊應該是同一個人。

“我們街道那倒是新來了一個白乾事,沒準就是您說的白楊。”

李思思這會兒已經把飯菜端到屋子裡面,招呼著兩人落座,聽到他們談論著白楊,“楊楊怎麼了?這小子有日子沒回來了,都住在單位啦。”

“這不明啟住在南鑼鼓巷,白楊應該就負責他們那片。”

“哎呦,這可真是太巧了。”

“白楊剛參加工作,還是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