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睿歲數越大,他們就越著急。
從一開始的門當戶對,再到小戶人家,最後到只要是個女的就行。
要求那是一降再降,這回算是如償所願了,而且還算是門當戶對。
信上說了,這親事得馬上訂下來,所以任老爹和任老孃趁著天氣好,三月初就已經出發京城,四月上旬應該就能到京城。
估計現在已經在路上了,先去京城看看大孫子和大孫女。
再看看未來親家有什麼章程,到時寄信也方便,隨時都可以北上議親。
看得出來二老挺著急的,生怕未來二兒媳會跑了一樣。
任俊傑當時看了信就挺想笑的,果然如自己所料。
前兩天,姚永辰帶著一車車糧食從恆州府回來了,護送的還是恆州府通判王博超。
經過河北巡撫的主持,糧商們又是含淚以一石糧一兩一錢的價格賣給了大定官府。
不過他們聽姚永辰說大定府現在商鋪便宜,誒,倒是有了去大定府試試看的想法,他們精的很,這筆賬他們會算。
河北巡撫剛開始收到任俊傑的字畫時,就挺無語的。
心裡還吐槽了一句:這是窮到沒東西送了嗎?每次都要炫一下你的筆墨?還有還有,這話是什麼意思?聽著還怪舒服的。
不得不說,任俊傑寫的這幾個字,合乎河北巡撫的心意,這辦起事來就有幹勁了。
還有王博超,哥弟倆很久沒見了,自然是少不了一陣寒暄。
王博超性格豪爽又會來事,在恆州府的官場上還是混得開的。
特別是恆州府的知府,線下已經是“小王小王”的叫了,就是雙方的關係已經上升到得力干將的那種。
不過這也引起恆州府的兩個同知的嫉妒,憑什麼?
當然是憑王博超的辦事能力強唄,他可是為他們知府大人解決了很多事情的。
那晚,聽聞好友這般傾訴,任俊傑舉著酒杯勸導好友,能受天磨真鐵漢,不招人嫉是庸才。
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不能因為別人的嫉恨就退縮吧
就像他一樣,又是六元及第又是知府老爺,長得還挺俊。
嫉妒他的人估計從大定府排到廣州去了,要是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活得多累呀?
任俊傑的這番言論,那晚王博超就憋出來一句“子鴻兄,我發現你是越來越不要臉了...”
由於還有公務在身,王博超也沒在大定府久留,昨天一早他就回恆州府了。
黃瑩瑩現在懷孕在身,王博超寶貝著呢,預計是今年八月份生產。
有道是,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投降的將領也是如此,他們將會受到大魏朝廷的優待和獎賞,可不會做出過河拆橋的事情。
因為上面大患未除,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籠絡人心,為以後的戰事做準備。
而那些降將都暗自慶幸自己當初早早就降,要不然下場只有死路一條,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金國惹的禍。
是的,他們都認為要不是金國在攪屎棍,大魏就不會北伐,他們也就不會成為了降將。
這套理論是越國公拆給他們聽的,別恨大魏,要恨就恨金國吧。
遼國現在已經是日暮西山,從上到下都是腐敗,早就該亡了。
第一戰是金國當初自導自演拖大魏下水的,第二戰是你們遼國皇帝不講武德,派人刺殺我大定知府,大魏不得已才反擊的。
但是你們既然入了大魏,那便是大魏的人,大魏海納百川,不管是漢將還是遼將,有貢獻的都會一視同仁,不分華夷。
這番話說得拳拳在心,將大魏放在了道德最高點。
反正遼國的降將是聽進去了,畢竟有盛唐在前,他們也相信大魏會和大唐一樣的吧。
都說“戎狄志態,不與華同”,這句話無不體現出中原王朝對塞外民族的排斥。
不過上下五千年當中,也只有唐朝是例外,唐朝對待胡人的態度與其他王朝有著鮮明對比。
要不然大唐前期也不會那麼繁榮,那是各種文化交織在一起的盛世,也是唐帝國由內而外,從上到下的自信。
雖然後面爆發了安史之亂,但是也有很多忠心大唐,為大唐戍邊鎮守的胡將。
比如那個門神尉遲敬德,他就是鮮卑族的,同樣也是為大唐開疆擴土立下汗馬功勞。
這次大魏對遼作戰中,任俊睿屢立戰功,特別是他帶著七百勇士夜襲遼營,導致遼國十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