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做給別人看,往自己臉上貼金,追名逐利”
孔子想告訴我們的是,學習是一件自覺的事情,不要太功利了,所以儒學也稱作為己之學。
考官問的是,現在讀書人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讀書是為了修養嗎?還是為了功名利祿?這兩個學習態度哪個是正確的?
這...這題就有點搞事情了,現今讀書人哪個不是為了當官而讀書的?基本上都是,不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些高人看淡人間名利,選擇歸隱山林,但高人之所以被稱為高人,那就是很少人比他們高呀。
所以現在讀書人幾乎都是為了功名利祿而讀書的,大傢伙平時滿口仁義,但真的讓他當官,那他們跑得比誰都快。
現在擺到上面來說,這讓人怎麼回答嘛?摸著良心硬答我學習是為了自己的道德提升?
這題估計是祭酒大人出的,這小老頭就喜歡整人,任俊傑很是無語的想著。
時間還不是很緊,所以任俊傑仔細的捋一捋,想想怎麼解這道題。
對了,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
一個仁愛的人,是一個以博施濟眾為己任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實力,如果自己沒有站穩,又談何把別人扶起來呢?
大傢伙聽完祭酒大人的講話,全場紛紛行了一禮,表示聽明白了。
不光是祭酒大人,還有司業大人,監丞大人和幾個博士們,他們依次自我介紹,還各自講幾句。
司業大人和博士們大概就是督促學生進來國子監就要好好學習之類的,而監丞大人就不一樣,是個中年漢子,面相看著挺兇還挺耿直,直接跟大傢伙說,別落在他手裡,要不然,呵呵...
反正大多數學生被監丞大人的話給鎮住了,心裡毛毛的,對這監丞大人起了敬畏之心,這估計就是監丞大人要的效果吧。
既然開場白都講完了,時間也差不多了,祭酒大人就宣佈一同去孔廟祭祀。
跟入府學那會的流程差不多,只不過欞星門換成了持敬門,從彝倫堂往東走就能看到那扇門,進了持敬門就是文廟了。
這京城的文廟可比地方上各地的文廟大得多了,規格也是最高的,京城的文廟作為國廟,這裡供奉著百來位先賢先儒先聖,每年皇帝都會來此祭祀一番。
此時天已經亮了,大傢伙排著隊,一齊過了持敬門接著就開始祭拜起來。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歷朝歷代都以儒家思想來治國。但值得注意的是,先秦的儒家與漢武帝的儒家可不一樣。
先秦儒家的核心就是孔子所說的“仁”,注重人的因素,重視人生價值觀,提倡道德修養和人格的完善,倡導仁政,主張愛惜民力,關注民生,以民為本。
不過,漢武帝時期出了個董仲舒,這老小子將先秦儒家的思想進行了改造,形成了新儒學,從中加入了道家、法家的思想,並將其思想神化,什麼“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為思想核心。
經董仲舒的改造過的新儒家,其實就是一套管人的思想,把人分了等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切都固化了,什麼樣等級的人,就該做什麼樣的事。
這種思想有利於君主專制和朝廷統一,但不利於學術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所以千年積弱的源頭就在於此,一家獨尊只會固步自封,百家爭鳴才能促進思想繁榮。
雖然任俊傑也知道這種弊端,但他可不敢亂說話,這裡可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時代,他要是敢亂說話,都不用朝廷出手,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會去抄了他們家。
開玩笑,祖宗之法,你是忘了?你個欺師滅祖的狗東西。這估計是天下讀書人會罵他的話。
不過大魏朝的幾任皇帝還算開明,將天下治理得很好,也聽得進話,雖然大魏太祖知道獨尊一家的弊端,也深知堵不如疏的道理,對百姓束縛太緊,將來反彈的力量那就更大,這也是所有王朝不超過三百年的原因之一。
但這是千百年來的制度,想要一代人馬上改變,這是不可能的。
這需要慢慢改變,至少現在大魏淡化了等級,讓有才能者都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平臺發揮,而且朝廷還鼓勵專業人才創新發明。
現在民間有人大膽創新發明,可不會被人說成奇淫技巧,不務正業了,若是有重大發明,朝廷還會大力獎賞和宣傳。
過了好一會,大傢伙都在文廟奉祀官的帶領下祭拜好了孔夫子。
祭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