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與這些新的神相伴而來的是權力愈來愈集中到祭主階級即婆羅門的手中。這一變革可能也是來自雅利安人之前的宗教傳統。婆羅門在某些地區與印度文明中的土著宗教領導人發生交往,在交往中,大概學會了後者的巫術和習俗;那時留下的一些遺蹟也顯示了祭士集團統制一切的濃烈氣氛。不管在遙遠過去的歷史原型是什麼,婆羅門有效地利用了他們精通的《吠陀經》即讚美詩。這些讚美詩在舉行宗教儀式和獻祭時被大聲朗誦。它們透過口頭代代相傳而留傳下來,由於它們在人們心目中是非常神聖的,所以被逐詞逐音地熟記。作為這一寶貴遺產的保管人和傳送者,婆羅門能夠以高於世俗首長剎帝利的印度社會領導人的身分,宣稱並實施自己的主張和要求。

隨著時間的流逝,婆羅門甚至透過強調他們所主持的宗教儀式的重要性,來向神的地位提出挑戰。他們在用來闡釋《吠陀經》和指導宗教儀式的一些散文手冊《梵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些要求常常是不成熟的思索與支援祭士種種權利的精明方案相結合的產物。在一個較世俗的水平上,婆羅門由於他們的職責所具有的神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