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偉大的海軍。自治的、掛起我們的旗幟並與我們通商的巨大的殖民地將在我們的貿易站周圍成長。

工業革命還產生了剩餘資本,剩餘資本又致使各強國尋找殖民地作為其投資的去處。資本在國內積累得愈多,利潤降得愈低,對國外更有利可圖的投資市場的需要也就愈大。實際上,各強國,尤其是英國、法國和德國,對外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例如英國,到1914年,已在國外投資了40億英鎊,等於其國民財富總數的四分之一。那時,法國也已在國外投資了450億法郎,約合其國民財富的六分之一。德國雖然是後起者,一直將其大部分資本用於國內工業發展,但也在海外投資了220億至250億馬克,約合其國民財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歐洲已成為世界的銀行家。在19世紀上半世紀,這些海外投資的大部分是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在白人的世界。但是,在19世紀下半世紀,這些海外投資多半是在亞洲和非洲的非白人的、相對不穩固的國家。提供資本的成千上萬個私人小儲蓄者和一些大的金融組織自然為其資本的安全而憂慮。他們寧願在其投資所在的地區出現〃文明的〃行政管理,而且這種管理最好是由他們各自的政府來進行。如此,投入剩餘資本的需要促進了新帝國主義。

工業革命還引起對供給機器用的原料的需要。這些原料——黃麻、橡膠、石油和各種金屬——的大部分來自世界〃未開化的〃地區。在多數情況下,要充分地生產這些物品,就需要有大量的資本支出。這種投資如我們已知道的那樣,通常導致政治控制的強加。

新帝國主義的源起並不完全是經濟性的;它也並不僅僅與工業革命有關。當時,還有其他種種因素在起作用。一個因素是,希望得到象在馬耳他和新加坡那樣的海軍戰略基地以加強國家安全。另一因素是,需要獲得另外的人力來源,就如法國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樣。再一因素是傳教士的影響,他們在19世紀中特別活躍。這些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