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的。從]6O0至1773年,因有異教觀點而被處火刑的受害者有73名。印度居民不能不注意到天主教的一種不一致性:它監禁、折磨和以火刑燒死那些其唯一罪行是持異端觀點的人,而同時,又阻止那些將自焚視作一種崇高美德的寡婦自願讓火燒死。此外,歐洲冒險家在印度的不法和狂暴行為進一步降低了印度人民對天主教徒的評價。1616年,有人對英國牧師特里先生說:〃基督教是魔鬼的宗教;基督教徒時常酗酒;基督教徒時常幹壞事;基督教徒時常打人;基督教徒時常辱罵別人。〃
由於耶穌會傳教士的卓越才能和學問上的造詣,中國人對歐洲人的反應開始時比較良好(如第四章第四節所提到的)。耶穌會會土成功地贏得了一些皈依者,包括少數學者和一些皇室成員。然而,即使是具備天文學、數學和地理學知識的能幹的耶穌會會土,也沒有給中國人留下過深的印象。有位作者因為基督教接近於儒教,並驚奇地發現有些歐洲人是〃真正的紳士〃,所以讚揚歐洲人,寫了一篇最表示讚賞的評論:
天主國(上天之主的國家,即天主教國,可能指義大利)較遠地位於佛教國(印度)的西面。那裡的人們懂得文學,而且同中國人一樣博學且舉止優雅。有卜利瑪竇(馬特奧·裡奇)的人來自該國;他取道印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