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這時能安定下來,象在19世紀那樣去享受幾十年的和平與繁榮。
第二十三章 五年計劃和大蕭條
1931年這一年因一顯著特徵而不同於〃戰後〃前幾年,也不同於〃戰前〃前幾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認真地思考並坦率地議論著西方的社會制度也許會失敗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諾德·J·湯因比
20世紀20年代快結束時,歐洲似乎正安定下來處於一個和平、安全和相對繁榮的時期。然而,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卻被突然到來的大蕭條徹底破壞了,由此產生的經濟混亂和大規模失業逐漸損害了前幾年所已取得的和解的基礎。各地政府在日益增長的貧困和不滿情緒的壓力下興亡更替。這種政治上的不穩定直接地、災難性地影響了國際形勢;有些政府把對外冒險作為改變國內緊張局勢的手段,另一些政府則因自己國內的緊迫問題而無視這種侵略行徑。因此,大蕭條是兩次大戰之間時期的分界線。1929年以前的幾年是充滿希望的幾年,歐洲逐步解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各種爭端。相反,1929年以後的幾年充滿了憂慮和失望,危機一個接一個,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蕭條的影響和意義因蘇聯的幾個五年計劃而增大。在西方的經濟確實是一團糟的同時,蘇聯正在繼續進行經濟發展方面的獨特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