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道的商人們說,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在塔那到中國的路上行走,是絕對安全的。……你可能認為,從塔那到薩萊(位於伏爾加河岸)的這段路,沒有其他任何地段安全。然而,即使這段路最糟的時候,如果60個人同行,也會感到如呆在家裡一樣安全。

1264年,忽必烈從蒙古的哈拉和林遷都北京,無意之中向歐洲商人開啟了中國的大門;這些商人通常沿橫貫歐亞大陸的商路經商。最早到忽必烈新朝廷來的歐洲人,並非外交使節,而是兩個威尼斯商人:尼科拉·波羅和馬費奧·波羅。然而,首次到達香料發源地印度和東印度群島,比到中國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香料向來由兩條路線運往歐洲;或經由紅海和埃及,到黑海或地中海東部各港口;或進抵波斯灣,再由商隊將貨物防運到這些港口。第一條路由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制;阿拉伯人用船將香料運到埃及,威尼斯人再從亞歷山大港將貨物運往歐洲銷售。第二條路由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伊兒汗國)蒙古統治者和熱那亞人控制;熱那亞人在港口轉運站等候香料。

然而,熱那亞人並不滿足僅僅在黑海航行。他們乘小巧的輕舟從亞速海沿領河而上,或許是坐牛車穿過狹長的地帶,到達伏爾加河,再從這裡前往裡海和波斯。這樣,熱那亞人便可到達波斯灣,直接去印度和東印度群島。在那裡他們發現,香料在原產地非常便宜,而過去幾個世紀中,一批批經紀人在東南亞生產者和歐洲消費者之間撮合經售,從中謀取了鉅額利潤。

蒙古統治下的和平時期,陸上貿易的恢復只是短暫的。原因之一是,1368年蒙古人被趕出中國,蒙古帝國全面崩潰,從而使中亞再度分裂,導致歐亞大陸間的貿易瓦解。更重要的是,伊兒汗國的合贊汗(1295-1304年)改宗伊斯蘭教,無意之中切斷了歐洲人去香料群島的運輸路線。從此,幾乎所有的香料都是沿紅海至尼羅河航線,用船運輸,使阿拉伯和威尼斯經紀人獲得鉅額利潤。但有些歐洲人不願繼續支付昂貴的價款,尤其是他們現已知道香料的產地及其價格,從此開始尋找避開穆斯林這一障礙的新道路,結果達·伽馬開闢了一條環繞非洲的劃時代的航線。

三、技術傳播

穆斯林帝國和蒙古帝國,不僅影響了歐亞大陸間的貿易交往,而且影響了技術的傳播,三角帆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是一種高大的、三角形縱帆帆船,一直為阿拉伯人所使用。但在地中海,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卻使用一種橫帆帆船;這種帆船氣候惡劣時較易於駕駛。不過,阿拉伯帆船操縱更加靈敏,能逆風航行,並能在河流和狹窄的水域裡搶風轉變航向。由於這一點,它不久便在地中海東部諸地區代替了橫帆帆船。到11世紀時,它已成為正式的運輸工具,遍及地中海。儘管這種三角形的帆船是阿拉伯人隨穆斯林入侵傳入地中海的,但今天卻被稱為〃拉丁〃或'三角〃帆船。後來,這種帆船又從地中海傳到大西洋。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船舶設計師,將橫帆帆船的前桅和三角帆船的主桅及後桅相結合,製造出了三桅船,它可以在任何天氣裡航行;使哥倫布和達·伽馬的遠洋航行成為可能。

穆斯林帝國橫跨北非、中東和南亞,同歐亞大陸各地區保持聯絡,從而疏通、調順了知識、技術以及商品的相互交流。850年至925年,居住在巴格達的一位阿拉伯醫生和科學家的下面這段敘述,可作為說明這種相互交流的一例。它告訴人們,中國人是怎樣從穆斯林那裡得知加倫;加倫(公元130-200年)是希臘一位名醫,他的許多著作早被譯成阿拉伯語。

一位中國學者來到我家,並在鎮上住了大約一年。五個月內,他學會了用阿拉伯語說話、寫字,而且,的確達到了口才流利、書法精通的程度。後來,他決定回國。臨行前一個月左右,他對我說:〃我要走了。走之前,如果有誰願口述加倫的16部著作,讓我筆錄下來,那我將非常高興。〃我告訴他時間不夠,頂多只能筆錄一小部分。他卻說:〃我懇求你在我走之前,用你所有時間,以最快速度為我口述。你將看到,我記錄得比你口述還要快。〃於是,我和一個學生一起,以最快速度為他口述加倫的著作,但他記得更快。我們不相信他記得都對,後經核對,才發現完全正確。我問他為什麼能記得這麼快,他說:〃在我國,有一種書寫方法叫速記,這就是你們所看到的。當我們想要快速記下某些東西時,使用這種寫法,事後,可以隨意將它們整理成原來的文字。〃但他又說,即便是位敏於學習的聰明人,要掌握速記,至少也得20年。

這段敘述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