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東昇是大異之兆,是弒兄殺父之兆,八月初三出現長星預言的臣殺君、子殺父就是預示燕王會謀反。
大齊境內肆意橫行的天災、、兵亂,讓英明果斷的謹帝焦頭爛額,他並不糊塗,關於太子失德的謠言他也不信,但迫於壓力,也不得不謹慎行事,尤其是欽天監也儼然分成了兩派,一派以湯若守為主,極力主張廢太子並以太子祭天,以平天怒,另一派以南懷忠為主,主張謹帝大赦天下,廣施仁政,並採取素服、撤樂等施救措施,以求迴轉天心,保國泰民安。
兩派意見,讓謹帝左右搖擺舉棋不定,從慈寧宮出來,揮手打發了步輦,只留個小太監跟著,謹帝想自己走走,太后的病越來越重了,謹帝甚至懷疑熒惑守心之象會不會應驗在太后身上。
對於太后的病,太醫院也束手無策,太后這些日子更是昏睡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少。讓謹帝頭痛的是,即便如此,太后對朝政愣是掌握的一清二楚,趁今日清醒,太后召見了他,說大齊眼前的災難是因為國儲失德,引起上天不滿,才降下天罰,要他為了大齊的社稷著想,罷黜太子,另立新儲,以求上天收回天罰,保大齊國泰民安。
太后的廢立之意,謹帝早就知道,這次只是借天象做引子罷了,不說燕王弘綿沒有太子弘暉宅心仁厚,單說弘暉是前皇后慕容清淺,他此生最愛的女人所生,清淺離世前,他曾對她承諾,除非太子嚴重失德,否則絕不廢立,尤其眼下內憂外患,正是求穩不求變的時候。
一路想著心事,不知不覺來到了永和宮,靜妃見萬歲愁眉緊鎖,也知他為國事擔憂,正不知如何勸解,靈機一動,想起了淨雲大師,於是小心翼翼的向謹帝說道,既然欽天監的意見相左,不如去見見淨雲大師,傳說他已活了幾萬歲,是個有道高僧,說不定真能參透天意呢。
謹帝一聽,眼睛頓時一亮,說了聲
”好,愛妃有理!“
謹帝七年八月初十,謹帝為求國泰民安,破例去淨雲寺拜祭,和淨雲大師長談了兩個多時辰。
謹帝回宮後,於八月十一下詔告天下,大意是上天連降異象,大齊竟內連招天災、、兵亂,此朕之責,朕因此掌思己過,施政失誕處…特下詔於謹帝七年八月十三大赦天下,並於即日起天子及眾臣素服三月、撤樂三月,以示對上天的虔誠,求上天迴轉天心,收回天罰,降福於民……
燕王出手了,平陽城中四起的流言和頤春堂門口燕王暗衛明顯的增多,讓李度憂心不已,因為早就放出謠言,說是主人病臥南方,這些日子南方有資訊傳來,燕王已派人挑了南方的幾個分店,逼問藥神的下落,幸虧太子的手諭及時送到,燕王的人才收斂了許多,不敢明面上亂來。
這一日,李度正和歐陽迪討論藥堂的事兒,只見小夥計飛跑進來四道
”回掌櫃的,外面,外面來了許多太監,守在了門口,說是要主人出去接旨。
李度、歐陽迪聽了,猛虎了一跳,不知什麼事情,忙放下手裡的事兒,擺了香案,大開中門,那傳旨的太監姓李,聽說頤春堂主人現在南方,也沒為難,要李度等人代接聖旨。
見李度等人跪了,李公公面南而立,展開聖旨,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聖旨大意是:揚州南部出現百年不遇的瘟疫,又有太后病重臥床兩月有餘,太醫院太醫對此束手無策,舉薦頤春堂主人李夢談,有妙手回春之術,素有藥神之名,詔令李夢談即日進宮,為太后診治後,擇日與太醫等南下,治療南方瘟疫。
李公公宣讀完聖旨,李度、歐陽迪已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叩頭接旨後,李度為難的說道
“主人早就病了,想是公公您也聽說了,頤春堂的藥停了近兩個月了,主人實在不能立即奉旨進宮,小人這就快馬加鞭將此事傳給主人,還請公公在萬歲面前美言。”
聽了李度的話,李公公隨口問道
“聽李掌櫃所言,那藥神李夢談現在何處。”
李度一聽,不覺暗暗叫苦,一個月前,沒有料到南方會發生瘟疫,所以他和歐陽早已散佈出去藥神病臥在南方的訊息,這時說主人在南方,那就得奉旨治療瘟疫,如果說不在南方,搞不好會鬧個抗旨不尊的罪名,被殺了頭。
偷眼瞥見李公公正盯著他瞧,容不得多想,主人是萬萬不能進宮的,有燕王和太后在,那等於羊入虎口,心思電轉間,硬著頭皮說道
“回公公,主人病臥在南方,要返回北方至少要一個月有餘,還請公公奏明萬歲。”
李公公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