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她只說了一道菜的做法,小錢氏就能順著想出其他的做法,雖然只是改了一些,但做出來的味道還是有不同的。
在廚娘看來,味道不同的菜,那就是另一道菜了。
而且她也會許多她沒見過的菜,比如豆腐釀,她哪裡想過豆腐做得過幹後切小些放油裡炸,竟然會出來豆腐泡,把豆腐泡剖開還能往裡塞各種東西。
反正她從她那裡學了以後做給老夫人吃,老夫人都很喜歡。
就在小錢氏嫌棄幾個孩子去縣城裡浪費錢,想要學習更多的點心留住孩子們的心時,滿寶他們四個正徜徉在縣城的美食裡。
甚至大頭他們也進城玩了,不過他們不是一撥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夥伴,如今他們大了,對縣城也很熟,就是年紀最小的四頭和三丫,因為有哥哥姐姐們帶著,他們也可以進城裡玩兒。
不過和小姑不一樣,他們也就在二十八這天來一趟,給自己買點“年貨”,卻不是像六叔和小姑他們一樣發了宏願要把城裡好吃的東西吃一遍。
因為讀書,幾個孩子今年可是花了不少錢。
束脩及一些大的花銷都是家裡出的,但他們自己也有錢,需要換一支筆,或買一些墨條的時候,便忍不住從小姑那裡取出錢來買。
一來二去的,他們的存款極快的在縮水,所以他們如今都很節省,大頭他們今年就沒買布料做衣裳,大丫她們連頭繩都不買了,一直用舊的。
畢竟他們上學以後就沒空再幫家裡賣姜和山藥,自然也就沒了收入。
不知道為何,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想念起傅二小姐來,要是她還在,每次休沐給她送一份糖果也是能賺一些的。
唉~~
滿寶也在嘆氣,看著前方排隊的人在嘆氣。
白善寶探頭往前看了一眼,然後和滿寶道:“看著很好吃啊。”
很快就輪到他們了,攤主問:“五文錢一個,你們要幾個?”
四人商量了一下,最後道:“要四個!”
攤主便把四個烤好的柿子給他們裝盤子裡,管錢的白善寶付錢。
四人佔了一個桌子,紛紛趴下去一起觀摩,滿寶道:“顏色比柿子深多了。”
週六郎用手指輕輕地碰了碰,道:“熱乎乎,也軟乎乎的。”
白善寶吸了吸鼻子,下了定論,“更香,好一股清香的味道啊。”
白二郎嚥了咽口水,“我覺著一定很甜,我們要怎麼吃?”
當然是學著別人的樣子,拿起一旁的蘆葦條插進去吃啦。
四人吸了果內的汁水,又將柿子皮也都吃了,心滿意足的道:“真好吃呀。”
“可惜吃不下了。”滿寶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道:“今天吃了好多,我們先回家吧,明天再來。”
然而今天他們還沒去酒樓裡吃呢。
三人惋惜了一陣,便都摸了摸自己鼓起來的肚子,慢悠悠的往回走。
沒辦法,剛吃得撐撐的,要是走得快了,肚子會疼的。
滿寶忍不住打了一個哈欠,大冬日的,剛吃飽的人特別容易犯困,滿寶現在就特別想睡覺。
她睡眼朦朧的左右張望,想要靠看路兩邊的攤位和鋪子來轉移一下注意力,結果就看到了一個特別眼熟的鋪子,特別眼熟的人靠在鋪子的門上跟人說話。
作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滿寶走過去時就順勢抬手跟他打了招呼,“石大哥,你忙呢?”
週六郎跟石曉恩更熟一些,也抬起手打了一個招呼,“石大哥,過年發財啊。”
這就是一句日常問話,兄妹倆說的時候腳步都不帶停頓的,繼續一邊打哈欠一邊往前走。
白善寶和白二郎也只看了石曉恩一眼,發現不認識,便繼續往前去。
誰知道石曉恩眯起眼睛看了他們一眼,立即把他們叫住。
他靠在門上,抬著下巴問週六郎和滿寶,“我記著去年你們說過,我要是賣鋪子了就先找你們,你們家現在買了鋪子沒有?”
週六郎一頭霧水,他什麼時候說過?
滿寶仔細地想了想,卻是想起來了,那是去年秋收後她進城給家裡買鐲子時碰上的,她撓了撓腦袋問,“石大哥,你又要賣鋪子了?”
石曉恩“嗯”了一聲,指著身後的鋪子道:“一百二十兩,上下兩層,後頭帶個小院子,要不要?”
站在石曉恩身邊的人不樂意了,叫道:“石大爺,沒有您這樣做生意的,我出的就是一百二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