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雙孔的灶臺,長度足有一米有餘,灶臺上一大一小兩口鐵鍋也安了上去;地方太小,邊上也就沒有安裝風箱。
灶臺邊上砌了一個臺子,檯面上鋪陳著一方平整光滑的石塊,這是馬大叔從石匠那裡淘來的,也才幾文錢。
臺子底下分為上下兩格,平時放個碗筷什麼的,十分方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石臺上挨著灶臺的地方,擺放著嶄新的案板與菜刀,這是閻顏上午在集市上買的。
而另一邊靠著北牆和石臺的夾角處,則安放著一口不大的水缸,水缸腹圍不大,但是比石臺還要高出半尺。與水缸配套的蓋子也是一應俱全。
剛剛開的窗戶就在石臺的正上方,因為是窗外就是院子外面了,這窗戶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採光,所以位置開的比較高。
先前,閻顏已經把窗戶紙給貼上了,即便貼上了窗紙,這屋子裡面的光線,依舊足夠照明瞭。
灶臺和臺子不僅滿足了閻顏的基本需求,而且超出了她的預期。然而,對於技藝精湛的馬三石來說,他所能做到的遠不止如此。
北牆與門邊之間大約有半平方米的剩餘空間,馬三石巧妙地利用這些剩餘的磚頭,在此處為閻顏建造了一座精緻的壁櫥。
這座壁櫥比門框略高一些,內部採用竹片製作成隔板,將其劃分為高低不等的三層。外層的壁櫥門同樣由竹子製成,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感。
閻顏仔細端詳著那些隔板,驚訝地發現它們居然是可以活動的。原來,壁櫥內部設計了精巧的卡槽,可以卡住這些竹片。這樣一來,如果竹片使用久後斷裂,便能夠輕鬆更換其他隔板。馬三石的才華著實令人欽佩不已!
這個壁櫥簡直就是一個沒有製冷功能的“冰箱”啊!
古人的智慧實在是超乎想象。而對於這個壁櫥的創意,閻顏並未給出任何指導意見,完全是這位古代工匠憑藉自身的想象力和鑽研精神獨立完成的傑作。
這實在是太超乎她對古代人的想象了!
而在南牆邊還則砌了一個小小的臺子,這是作為臨時放木柴的地方,砌臺子的目的就是防潮。這廚房雖然小,但是各項功能區,一應俱全。
馬三石作為小廚房的首席改造員,由他來點火,試試爐灶是否漏煙,以及煙囪的排煙能力怎麼樣。
其實獨自砌灶臺,馬三石一年總要有機會給四五家砌的,但從未碰到過像閻顏這般不僅包工包料,工錢還給得如此闊綽大方的人。於是乎,這一次馬三石用了十二分的認真!
只見他點燃了一把麥草放進爐灶,麥草十分乾燥,那麥草遇火即燃,火勢兇猛異常。平時裡麥草的煙氣就大,新砌好的爐灶,滿是潮溼,這煙氣就更大了!
:()閻家表妹,她來討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