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下來,面臨的事情就更多了。
小孩兒穿得要穿的衣服,還有小被子之類的,先前在閻家的時候,就準備的差不多了,這個倒是不缺。
可是吃的東西,這個沒法提前準備,尤其是搬出來之後,李曜手裡存的那點銅板,早就補貼家裡,用得七七八八了。
而且那天下大雨他請穩婆來,是花了高價的,現在李曜手頭一文錢都拿不出來!
而這最後一個月,孫氏因為養的不好,所以孩子出生都三天了,孫氏卻一直沒有奶水。
家裡那丁點兒細糧,熬了點米油,每天給小孩兒喂一點點,但是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
孫氏的身體還是要吃點好的補起來,才有可能下奶。
李曜在孩子生下來一戶,總算是有了點覺悟,他不顧才下過雨,山上溼滑,連著幾天都往山上去,想要試著看能不能抓只野雞,或者套到一隻兔子,好給孫氏補充一點營養。
但是李曜在這方面一點經驗也沒有,即便是到了山上,也是兩眼一抹黑,啥也不會。
最多就是帶了些蘑菇野菜回來,可這些也不頂什麼用。
眼看著孫氏越來越瘦,每天小娃娃趴在她懷裡,撮了半天一滴奶水都沒有,小娃娃餓得哇哇大哭,孫氏也跟著哭。
李曜去向呂氏求助,呂氏也沒辦法。
家裡畢竟還有這麼多張嘴,要是把那點錢都給李曜用了,其他人豈不是就要餓死了!
但是看著孫氏實在是可憐,呂氏厚著臉皮,去了李蘭花家裡,卻沒想到李蘭花婆家那邊連門都不讓她進了!
只因上次李蘭花在閻家門口被掛在榆樹上,出了大丑。
回到家以後,被婆婆給結結實實的給立了一個月規矩,直言若是她再貼補孃家,那她就滾回孃家去!
李蘭花聽說閻顏把李家人都已經趕了出去,自己如果又一次心軟,貼補了孃家,那麼依照她孃家人的性格,怕是要黏上自己了。
李蘭花越想越有這種可能,心裡一陣後怕,不敢再補貼孃家了。
呂氏現在求上門,李蘭花連面都沒敢露。
呂氏在門口站了好半天,也沒人理會她,她只好悻悻回去。
等呂氏走了以後,李蘭花婆婆史家太太打聽了一下,聽說是李蘭花兄弟媳婦生了。
史太太想了想,就照著村子裡頭的規矩,拿了一百個雞蛋,並兩包紅糖,兩包掛麵,兩塊布,讓家裡人送到李家。
這份禮已經很厚重了,若是太少,史太太感覺也拿不出手;若是再多一些,她又覺得不甘心,這些年這傻兒媳被她那孃家騙了多少次了,別又讓李家把自家當作冤大頭。
以前那李曠媳婦兒生產的時候,她也是準備了這些東西,但是李蘭花總是會再私下給些銀錢。
現在李蘭花的私房銀子都是有數的,再不能像原來一樣手腳散漫,這一次她可沒有補貼。
史太太特地交代了,這東西要直接送到李曜夫妻倆手裡,要是給呂氏拿了去,落在李曜媳婦兒嘴裡的,那就不剩下什麼了。
李曜收下了東西,趕緊給孫氏做了雞蛋湯麵吃。
孫氏總算是吃到了坐月子以來,第一頓全是細糧的飯。
即便如此,還是耽擱了。雖然連著兩天,李曜每天都做了雞蛋湯麵給孫氏,到第三天好不容易孫氏有了點奶水,卻還是不夠小娃娃吃。
李曜看到孩子終於吃上奶了,激動得眼眶發紅。但是孫氏的奶水不足,小娃娃還是要吃點米湯來補充,李家卻已經沒有白米了。
李曜想著既然上山打不到獵物,聽說那鎮上的酒樓也收木柴的,他照顧孫氏吃過飯,便到山上去砍柴,砍了柴送到鎮上去,也能換幾文錢。
好不容易賺夠了一斤白米的錢,李曜趕緊去糧店稱了米帶回家給小娃補充營養。
李曜高興地拎著白米回家,孫氏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雖然日子清苦,到底還是有點盼頭了。
然而,正當夫妻倆為這難得的收穫感到欣喜時,門外傳來了一陣吵鬧聲。
原來是徐氏的小兒子金寶,見著家裡日日都有雞蛋的香味,卻一口雞蛋也沒有見到,他們每天吃的都還是野菜湯、菜窩窩。
這一天他又見到二叔拿了白米回來,煮了米湯就端到屋子裡,他去灶臺邊上看的時候,那灶臺和鍋都乾乾淨淨,像是剛剛刷過一樣,但是廚房卻又有著淡淡的米香味。
於是金寶出了院子,就找徐氏撒潑,鬧著要吃白米飯,要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