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九月初十。文登特區的天空難得的飄起綿綿的細雨。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文登縣城的時候,街面上響起了緊急的口哨聲。治安廳全員出動,將所有的難民聚集在一起。施粥並進行了身份認證。
文登城外,昆嵛山下有一大片荒地,叫瞎子坡。古老傳言這瞎子坡上曾經有個瞎子在這裡登仙成道。
這瞎子坡因為地處偏蔽加上天災人禍最後一戶人家都在半年前搬走了。留下了一個破爛的,荒蕪人煙的村落。
村落打穀場上,陳有才在這裡搭了一個施粥臺。
施粥臺下,不時的有一批接一批的難民被治安廳的衙役們給驅趕過來。
陝西難民王有福帶著一家大小十四口人被驅趕到了施粥臺下,當聞到那股清香的米粥味時肚子就叫得越發的響了。
“走!我們領粥去!”
王有福興奮的招呼全家人朝施粥臺上走去。他是一個十分精打細算的人,善於與人交際且素有智謀,外出逃難竟沒有讓一個家人餓死在路上。
施粥臺下分成了十個通道,每個通道都配有三個文吏。通道外還有兩個小吏正在維持秩序,驅使著難民排成十個隊伍逐一趕往通道內登記
“姓名、年齡、性別,家有幾口人?祖籍哪裡?”文史問。
“官爺,你貴姓?小的王有福,還請多多關照?”王有福點頭哈腰的,悄悄的給登記的文吏塞了一個銀戒指。
文吏心喜,剛想偷偷的塞進自己的衣袖裡,突然旁邊傳來了一聲咳嗽聲。他的臉瞬間變了顏色,義正顏辭的說:“老鄉!我們是人民政府,要為人民服務。我們這不興行賄、受賄這一套!老鄉,你這麼做是在害我知道不!”
“啊!”王有福一聽,驚得嘴巴都能塞進一個鹹鴨蛋。大明還有不受賄的官吏?
“喂!喂!老鄉,你發呆幹什麼?我在問你姓名、籍貫呢?”文吏的喊叫聲終於將王有福給驚醒。
王有福立即露出一幅憨態可拘的傻笑:“官爺,什麼是籍貫啊?”
“就是你老家住在哪裡?”
“俺老家,陝西、河頭溝?”
“什麼?什麼?”
王有福裝出一幅沒見識的老農民樣,話裡行間帶著濃濃的家鄉口音,問了半天才問出一個糊糊不清的答案。這時旁邊的文吏已經將他們一家的畫像都給畫好了。
“好了!好了!老鄉,到這邊來量身高、體重、臂長啦!”
第三個文吏旁邊有一杆奇怪的稱,這稱的旁邊立了一個十字架。
“官爺,這是啥呀?”王有福問。
“量身高的!來,站上去。站直嘍。身臂也給伸直嘍!”
“王有福,身高168厘米、體重46千克、臂展164厘米、肩寬、62厘米。下一個?”
“官爺?這臂展、肩寬是什麼?要給我們做衣服嗎?”王有福憨笑著問。
“哈哈!想得美!這年頭,不餓死就是不錯嘍!拿著這塊牌子,到前頭領粥去吧!”這時那個負責登記的文吏扔給了王有福一塊牌子,讓王有福繼續前進去領粥。
這是一塊五邊形的牌子,上面記載著王有福的姓名、身高、體重、臂展以及家庭成員。頂部是一個三角形,可以穿孔掛在脖子上,底部還有一個12位數字的編號。只是那數字很奇怪,王有福一個都不認識。
“老人家快去領粥吧?我們的紅薯粥可是很好喝的!”
那記錄文案的文吏見王有福還在那裡發呆,忍不住的提醒。
王有福循聲望去,頓時變得緊張起來。他眼尖,看見自己的文案上竟然還有自己的頭像,
他這次帶了五子、三女、兒媳兩人、女婿一人、孫兒孫女二人,總計14口人。可其實他只有一個子、一個孫了和一個孫女,其它的都是不知根底的人。
這該怎麼辦才好?王有福面現難色。
“哈哈哈哈!老爹,終於能夠吃上飯了!你還在瞎磨蹭什麼?”一隻強有力的臂膀摟住了王有福,直勒得喘不過氣來。
這是他的‘大兒子’,王多福。
“是呀!爹,再不走,粥都別人給吃光嘍!”王有福的‘大兒媳’孫飄也投來一個警告的眼神。
“哈哈!吃飯、吃飯,叫上你的哥哥妹妹、還有我的寶貝乖孫!”王有福又擠出一幅憨厚的笑臉。
吃飯!
施粥臺只有一個入口,入口旁有張桌子,桌子旁也有一個文吏。那個文吏在那裡大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