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著,對於有功人員賞賜什麼的基本上就定下調了。升官、升勳官、升散官,你敢報多少我就敢升多少。不就是一紙委任狀兩套官服嗎。至於免稅又能免去多少?
大明現有官制有實名的有:中樞官員有三公、內閣、六部、督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國子監、六科、五寺、詹事府、太醫院。地方官員: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以及各道、府、州、縣等地方官員。軍事官制:總兵、副總兵、遊擊將軍、守備等。
除了這些正經官職還有勳爵。明朝除宗室外,文武官的封爵分為公、侯、伯三級。但是這些封號,只有歲祿,並沒有實際的封邑。而且除了皇室人員,以及外戚,普通人越到後期想要獲得勳爵很難,得有大功。帶有什麼什麼公的勳爵,也就是那些開朝老將有。
至於散官,無論地位還是作用都比唐宋時期下除得厲害。分九品一十八階。但是再算到升援或加援的話文散官可以有四十二階、武散官也有三十階。
這麼龐大的官僚體系,倒也足夠崇禎大封特封了。
不過為了顯示這些封官的特權以及天恩,崇禎不顧眾議的撤消了所有讀書人的特權。
這一次叛匪與滿清的入侵讓崇禎對那些讀書人失望到了透頂。這些人只有兩種型別,一種是貪得無厭,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權不斷的撈好處,把整個大明都給掏空了卻沒有半點心思報效國家。另外一種就是一群只會打嘴炮的清流,嘴上功夫無比的厲害,看上去不怕死,皇上有什麼過失都敢站出來說。可是面對叛匪與滿清的屠刀卻變得比誰都怕死。
方武百官外加那數之不清計程車子,等到國之危難時,真正通用的卻沒有幾個。
讀書人特權是所有讀書人的命根子,這一革除所有讀書人就都不幹了。讀書人展開了大集會以死相逼,內閣、六部,以及國子監與翰林院的人也在朝廷裡大鬧特鬧。甚至六部尚書等國之柱臣也以辭官相威脅。
但是這次崇禎似乎鐵了心。讀書人的集會被曾徹派出新軍彈壓,當密集的子彈打在那些讀書人腳下時絕大多數人都嚇得逃跑了。剩下少數幾個人也沒有半點抵抗力,被新軍們給抓到牢房裡吃牢飯去了。
至於六部尚書的辭職,崇禎則是來了一個大清洗。對那些只會吟詩作樂,沒有做到什麼政績之輩,通通大筆一揮,準了!同時將這些官職賞給了那些立有大功的天朝黨。
曾徹居功至偉被崇禎封為三公的太師,再加封中極殿大學士,再加封勳爵柱國公,可世襲。
趙念光被封為兵部尚書,加封國公。
林寒被封為了戶部尚書,加封智國公。
唐有炮更是被崇禎整出了一個海軍部,封為了海軍部尚書。加封海國公。
其它什麼正三品的左右侍郎、、正四品的左、右少卿、正五品的郎中、等各個部門的官員在短短三天內被崇禎削了三成,把剝奪的官位全部賜給了曾徹的下屬們。
這讓文武百官們叫苦不已,一些失去了官帽的官員們更是差點哭瞎。造反吧,有新軍在哪一個人有狗膽亂動。罷工吧,崇禎似乎巴不得更多人罷官,好把一些官職賞賜給更稱職的天朝黨員。
天朝黨現在簡直成了天子黨,那些官員們聽到了一個小道訊息。坤興公主本人就是天朝黨的副黨魁,地位僅次於黨魁曾徹。
中計了!史可法等人暗罵自己糊塗。
這些被栽的官員大多都是他們的門生故吏,是他們影響力所在。也是他們的權力基石之一,朝廷政務很多時候還是看哪一方的聲音更大。在朝當官的門生故吏越多,影響力就越大,越容易獲得更高的官位。
這一下朝廷文武百官都成了勤政愛民的好官,就連一直被積壓的論功讚賞細則也在短時間內給完成。
他們也是沒辦法,崇禎得了外援已經敢公然對抗整個士林了,官位有限,讓天朝黨得了,他們這些讀書人可就沒法活了。
讀書不就是為了當官麼?木麻黃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所有這一切全都得在當官的前題之下。沒有官職,那些教書先生地位會很高嗎?能夠獲得黃金屋、顏如玉什麼的嗎?
士林的人慫了,崇禎也樂了。
原來天下士林也算是一個黨派,可笑是自己一直不懂得平衡。傻傻的打掉了魏忠賢等一批閹黨,再壓制了錦衣衛一群鷹黨,反而讓士林掌握了整個天下,差點落了一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這不由得他想起,他皇兄給他的一名遺言:平衡乃是帝王之術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