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就算是俗不可耐的故事,可由夫君講出來後,那也是有趣的。”趙雲溪道。
沈熠滿足地笑了笑,清了清嗓子,模仿著茶樓裡說書先生的語氣,聲情並茂地講了起來:
相傳很久以前,皇宮裡有一名人微言輕的李娘娘。在她意外懷孕之後,擔心被寵冠後宮的閆貴妃迫害,便謊稱得了瘧疾,自請離宮。閆貴妃一聽李娘娘得了這種不治之症,當即便派人將李娘娘打發出宮了。李娘娘在貼身宮女的幫助下,逃到了一個叫作重陽鎮的地方。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娘娘臨產的時間也來臨了。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李娘娘平安地誕下一女,故而為其取名為“重陽女”。李娘娘歷盡艱辛,終於把重陽女養大成人了。豈料這年秋天,瘟魔席捲了崇陽鎮,鎮裡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倖免。李娘娘臨終前,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重陽女,並把皇帝贈送的玉佩交給了她,讓她日後找機會為自己正名。
李娘娘去世後,重陽女立志斬除瘟魔,為母報仇,於是四處拜師學藝。一位道長被她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其為徒,精心傳授其劍法,並告訴她瘟魔有四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酒氣,三怕刺激氣味,四怕高聲。最後叮囑她來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現時見機行事,為民除害。
來年九月九日這天,重陽女號召重陽鎮附近的百姓全部登上高山,並要求男子喝菊花酒,女子頭上插紅茱萸。茱萸果為紅色,葉子會散發出一種怪味,非常剋制瘟魔。不多時,瘟魔終於出現了。百姓們猛然見到這殺人於無形的魔頭,嚇得驚慌失措,場面一度極其混亂。
在此關鍵時候,重陽女振臂高呼。在她的帶領下,百姓們漸漸穩定了心神,齊聲高喊道:“剷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在見到紅茱萸,聞到酒氣和怪味,聽到吶喊聲後,嚇得縮成一團,動彈不得,重陽女趁機一劍將瘟魔刺死。此後,重陽鎮一帶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
此事傳至京城後,皇帝派心腹太監前來視察,撞見了和李娘娘的容貌極為相似的重陽女,又見到了那枚玉佩。太監知道此事定有隱情,偷偷將這樁怪事報知皇帝。皇帝於是召重陽女進京相見,在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父女倆當即相認,重陽女也認祖歸宗了。
後來,在重陽女的一再請求下,皇帝專門為李娘娘修了娘娘廟,並封重陽女為重陽公主。皇帝原本想要留重陽女在宮中生活,但重陽女因為有了李娘娘的前車之鑑,自然不願再踏入火海,於是以李娘娘葬在重陽鎮、逢節要去祭奠為由,執意回到重陽鎮生活,但卻答應皇帝會在每年的九月九日帶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等物回到宮裡與皇帝團聚,以表達她對父皇的孝敬。如此一來,她也把重陽鎮百姓在這天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的民俗傳入宮中。
再後來,重陽公主在重陽鎮結婚、生子,直至百歲而亡。她這一生生在重陽,長在重陽,死在重陽。當地百姓感念她誅殺瘟魔的功績,為她修了一座重陽觀,每年重陽節都會來祭拜。
“好了,我的故事到這裡就講完了。怎麼樣,你還會覺得有趣嗎?”沈熠口乾舌燥地道。
“當然有趣了。一個弱女子憑藉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不僅斬殺了為害一方的妖魔,又給自己的母親和鄉親們報了仇,實在是太勵志了!”趙雲溪眼冒精光,激動地道。
沈熠沒想到趙雲溪竟然是這樣看待這個故事的,不禁啞然失笑道:“這倒也是一種說法。”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沈熠一行終於來到了觀星臺。姜姝和蘭兒將馬車上的東西取了下來;芸兒負責準備茶點,文竹負責鋪毯子,曾容則負責生火燙酒,三人各有分工,各自忙活起來,沈德良和車伕劉三卸了馬車,將馬匹牽到不遠處,餵了一些草料;沈熠和趙雲溪則四處閒逛,一邊感受著微風的輕撫,一邊說些親密話;至於玄策,早就不知道跑哪兒去了,但肯定一直注意著沈熠的安全,畢竟保護沈熠是他的第一要務。
不多時,芸兒等人都準備好了,招呼沈熠夫妻倆過來坐下。眾人圍坐在毯子上,邊飲酒、邊賞菊、邊說話。好在今天的太陽不是很毒辣,而山頂又有絲絲微風。在這種舒適的氛圍中,眾人紛紛開懷暢飲,興起時,沈熠也吟誦了一遍王維那首經典的重陽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夫君,你這是想家了嗎?”趙雲溪有些動容地道,“再過幾天,我們就可以回京都了,到時候,你就可以跟爹孃團聚了,我也可以陪母后好好地說說話了。”
沈熠回過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