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向三娘從芙蕖的口中再次聽到這個都快被她忘了的名字時,心中的感動可想而知。她再也顧不得沈熠的制止,衝到芙蕖的身邊,緊緊地抱住了她自十歲結識以來,且至今仍引以為知己的好友,然後抱頭痛哭。幸得這是在沁兒的書房,再加上時間尚早,樓裡沒有任何客人,否則指不定有多少閒話傳出去呢。
見到此情此景,沈熠就算心情再差,此刻也不免有些動容。前世的他本就沒有多少朋友,能視為知己的就更少了。來到聖朝後,由於宿主所結識的那些多半都是酒肉朋友,花花公子,他也就沒怎麼聯絡過,整日間就與身邊的人糾纏在一起。然而,這些身邊人都不能算作他的朋友甚至知己,他都快忘了所謂的友情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了。可現在,他似乎又感受到了。
待向三娘和芙蕖徹底平靜下來後,沈熠方才道:“向三娘,你們下去吧。此事該怎麼做你看著辦,我不會過問。不過,我必須強調一點,類似的事,以後不許再犯,明白了嗎?”
“是,東家!”向三娘急忙應了一聲,隨即感激地道,“妾身多謝東家體諒,此等大恩……”
“行了,這些無關痛癢的話就不必說了,下去吧!”沈熠打斷了向三孃的話,懶懶地道。
向三娘知道沈熠的脾氣,也就不再多言,與芙蕖一起施了一禮,心懷感激地離開了書房。梁大為和齊成虎兩名管事見狀,也紛紛向沈熠施禮告辭。轉眼間,書房裡就剩下沈熠幾人了。
“沁兒,你這裡沒有琵琶嗎?”沈熠環顧了一圈沁兒的書房,好奇地道。他的時間有限,剛才又浪費了大半個時辰,必須趁著現在,儘快將《十面埋伏》的曲譜寫出來,讓眉兒邊看曲譜邊練習彈奏,他則趁機為眉兒講解一下具體的彈奏要旨,只希望眉兒可以暫時有所領悟。
“東家,小女子這裡沒有琵琶,不過小英有,就在樓下。東家若是需要,小女子這就讓她去取。”沁兒道,“這丫頭平日裡沒有別的喜好,就喜歡收藏樂器,可卻一直沒見她彈過。”
沈熠看了一眼站在沁兒身後的小英,微笑道:“辛苦小英了!”他雖然也有些好奇小英這奇怪的喜好,但現在也顧不上研究這些。趕緊處理完眉兒的事,他還要趕著回家陪家人呢。
小英紅著臉道了一聲“是”,退出了書房,從自己的房間裡找出了那面從未彈過的琵琶。
就在小英取琵琶的同時,沈熠來到沁兒的書桌前,毫不客氣地坐了下來,準備默寫曲譜。而由於他今天出門時並沒有帶芸兒,因此,此時幫他研墨的工作便落到了沁兒手上。
前世的沈熠雖然五音不全,不善樂器,但他卻對“十面埋伏”這一段歷史故事很感興趣,“愛屋及烏”之下,順帶著也瞭解了一下與《十面埋伏》的琵琶曲相關的知識。
《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是以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為題材而創作的琵琶獨奏曲。樂曲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大型套曲結構形式,整體可分為三部分,由十三段帶有小標題的段落構成,分別是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埋伏、雞鳴山小戰、九里山大戰、項王敗陣、烏江自刎、眾軍奏凱、諸將爭功和得勝回營。該曲以垓下之戰的史實為內容,用標題音樂的形式描繪了激烈的戰爭場面,雖為史實,卻也不乏豐富的感情色彩。
第一部分描述漢軍大戰前的準備,著重表現威武的漢軍陣容。共包括五個小段落。其中,“列營”實際上是全曲的引子,節奏比較自由,渲染了緊張的戰爭氣氛;“吹打”是全曲中旋律性較強、抒情氣息濃郁的段落,刻畫了紀律嚴明的漢軍浩浩蕩蕩、由遠及近、闊步前進的形象。“點將”“排陣”“走隊”三個段落則表現了劉邦漢軍戰鬥前高昂計程車氣,操練中隊形變換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矯健的形象。
第二部分包括三個小段落,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形象地描繪了楚漢兩軍殊死決戰的激烈情景。“埋伏”中的音樂採用了一張一弛的節奏和模進發展的旋律,營造了一種緊張、恐怖的氣氛,給人以一種夜幕籠罩下伏兵四起的陰森感。“雞鳴山小戰”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雙方短兵相接時的小規模戰鬥的情景;“九里山大戰”則是全曲的高潮,描繪了兩軍的激戰過程。
第三部分包括後五個小段落,前兩段寫項羽失敗後在烏江自殺,低沉的音樂氣氛與前面的高潮形成鮮明對照。其中,“烏江自刎”這段旋律悽切悲壯,塑造了項羽慷慨悲歌的藝術形象;後三小段則描繪了漢軍以勝利姿態出現的種種情景。
當小英將琵琶抱到書房時,沈熠已經默寫完了前兩段的曲譜。他讓小英將琵琶交給眉兒,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