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萬念俱灰,一心求死。
身為孫氏臣子,自投靠孫策後,便是忠言進諫,恪盡一個臣子的本份。
哪怕是勸說孫策向劉備求和,亦是為孫策,乃至於孫氏謀一條生路。
可你孫策呢。
先是不聽他勸諫就罷了,現下竟然騙他願向劉備求和,用他為棋子,令他失信於劉備,置他生死於不顧!
甚至為徹底騙取他信任,不惜指江為誓!
這是一位明主該乾的事嗎?
縱然是袁術那樣的昏主,只怕也做不出這種下作之舉吧。
孫策所做所為,焉能不令他心寒至極,焉能不令他萬念俱灰。
此時的他,自然是羞於面對劉備,便是心灰意冷,甘願伏誅。
蕭方一笑,回頭向老劉眼神暗示。
這黑臉他唱完了,收服魯肅的白臉,還得由老劉這個主公來唱。
“子敬快快起來吧。”
老劉一步上前,將魯肅扶了起來,嘆道:
“景略常與備說,你魯子敬乃忠厚正直之人,必不會做出這等言而無信之舉。”
“備知你這一次,無非也是為孫策矇騙利用而已,並非是伱本心。”
“不知者不罪,備又怎會殺你。”
魯肅眼眸瞪大,難以置信的看著劉備,似乎不敢相信,劉備竟然不殺他。
一時間,魯肅是神色恍惚,不知如何是好。
劉備則正了正衣冠,一臉鄭重的一拱手:
“備知子敬你有王佐之才,若子敬不嫌棄備出身寒微,備想請子敬助備掃除天下漢賊,匡扶社稷,再造我大漢河山!”
魯肅懵了。
他說自己是不知情,劉備竟然就毫不懷疑,直接就信了?
不光是信了,竟然視他為王佐之才!
竟然還以此大禮,想要將他招攬至麾下,共成大業?
這份氣度,這份器重,全然超出了魯肅的預料之外,令他陷入了震撼與驚異之中。
“劉使君,我,我……”
魯肅聲音顫慄,情緒澎湃激動,一時竟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子敬,你是有大智慧之人,到了這個時候,難道你還看不清,誰才是真正的明主,誰才值得天下王佐之士,為之赴湯蹈火嗎?”
蕭方見魯肅還有猶豫,便又當頭給他一記棒喝。
魯肅身形一震,彷彿霎時間醍醐灌頂,幡然省悟。
“孫策嗜殺成性,平定江東殺得人頭滾滾,當初西征荊州,又欲血洗夏口,實乃一殘暴之主。”
“袁術待其如子,他先叛袁術,為保江東卻又不惜為天下人唾棄,向袁術認父求降。”
“如今更是利用我的忠誠,妄圖矇騙劉使君,假意求和,實在是卑劣無恥。”
“這劉使君卻以仁義待民,以信義待下,氣量胸襟遠勝孫策十倍!”
“如此明主,對我禮賢下士相邀,我魯肅若不歸附,卻還要為孫策死忠,豈非愚不可及?”
魯肅思緒飛轉,心中殘存的那點猶豫,轉眼間已是蕩然無存。
片刻後。
魯肅深吸一口氣,同樣正了正衣冠,向著劉備深深一拜:
“肅有眼無珠,竟拜孫策為主,落得這般下場,當真是咎由自取。”
“承蒙玄德公不棄,對肅如此看重,肅當真是受寵若驚。”
“肅雖不才,願奉玄德公為主,盡我所能,輔佐玄德公匡扶漢室,成就大業!”
魯肅終於做出了選擇。
劉備面露欣慰,忙將魯肅扶起,哈哈笑道:
“今日一戰,吾最大的收穫,並非拿下金陵外城,而是得子敬這員王佐之才!”
“來人啊,速速擺酒,吾要與子敬喝個痛快,縱論天下!”
老劉的豪烈氣概,令魯肅心頭那份陰雲一掃而空,不禁也開懷大笑起來。
一場慶功宴,遂於金陵外城擺下。
劉備與眾將開懷暢飲,慶賀這場大破孫策之功,更慶賀魯肅這員大才的歸附。
“孫策昨日自取其辱,雖早受重創,卻仍逃回了兩千餘兵馬,加上內城中的五千新卒,還有七千兵馬可用。”
“這七千人馬原本是不足為慮,但金陵內城乃是背靠清涼山和鐘山而建,其城牆皆為山石所築,異常堅固。”
“內城之中,存糧尚足可支半年之久。”
“倘若孫策決心負隅頑抗,率手下殘